8月1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網站披露,網商銀行于8月14日被行政罰款735萬(浙金罰決字〔2024〕27號)。
據了解,此次處罰針對的是2022年監管駐場綜合檢查期間發現的違規經營問題。網商銀行表示,針對監管檢查發現的問題,本行誠懇接受并已基本完成整改,后續將舉一反三,加強內控合規管理,促進本行提升合規管理水平。
了解到,網商銀行涉及的違法違規事實包括:
遲報涉刑案件信息,系2020至2022年,有四起外部人員針對網商銀行的貸款詐騙。網商銀行向公安機關報案之后,沒有及時向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浙江監管局報備。
重大關聯交易未經審批,是指2015年及2018年,網商銀行與中和農信項目管理有限公司及浙江大搜車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開展的非授信類業務,目前,網商銀行已分別于2019年、2020年終止相關業務。
個人貸款管理不審慎,是指有5名借款人將從網商銀行獲得的經營性貸款拿去買基金和股票。
違規提高存款利率,是指網商銀行一款存款產品,違反計息規則,多向用戶支付了近11萬利息。
會計科目使用不正確,是指網商銀行代銷的一款理財產品,支持用戶快速贖回。公司將其納入支付結算業務進行管理。
公開數據顯示,自2023年以來,監管部門已對銀行業金融機構開出超1700張罰單,被處罰的銀行包括國有大行、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民營銀行等。
其中,2023年,監管機構對全國范圍內的1117家銀行進行了處罰,10家銀行被處罰1000萬元以上,6家處罰金額超2000萬元。2024年上半年,全國范圍內則有629家銀行被處罰,2家銀行處罰金額1000萬元以上,1家超2000萬元。
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此次罰單從金額來看比較常規,其中所涉的違規行為,既有銀行經營過程中的普遍問題,也有一些更加細碎的、非主營業務類問題,其他銀行也會遇到,并非重大違規。這一處罰也折射出監管趨嚴趨細,對銀行規范經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利于行業健康發展。
浙江網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于2015年6月25日正式開業,是由螞蟻集團發起,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批準成立的中國首批民營銀行之一。,是全國第一家將云計算運用于核心系統的銀行,也是第一家將人工智能 全面運用于小微風控、第一家將衛星遙感運用于農村金融、第一家將圖計算運用于供應鏈金融的銀行。
網商銀行2023年報披露,資產總額達到4521.30億元,比年初增長2.50%,其中貸款余額2705.82億元,比年初增長18.58%;負債總額4263.62億元,比年初增長1.61%,其中各項存款余額2974.67億元,比年初增長15.10%。
2023年網商銀行實現營收187.43億元,同比增長19.49%;凈利潤42.03億元,同比增長18.80%。截至2023年末,不良貸款率 2.28%,比年初上升0.34%;撥備覆蓋率199.14%,比年初下降58.25%;資本充足率11.30%,比年初下降0.20%;杠桿率 5.45%,比年初上升0.75%。
(來源: 時代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