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絲路長安 見證和合之美

    2024-08-09 11:14:31 作者:?朱偉明 李啟正

                                 圖一

                                  對鳳寶花紋錦

                             馮暉墓彩繪浮雕磚中的女舞者

                                八瓣團花紋描金琉璃盤

    絲綢之路東起長安,經西域西至地中海地區,向南延伸到印度次大陸,是迄今世界上路線最長、影響最大的商貿與文化交流通道。為紀念“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0周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在今年6月舉行了“2024絲綢之路周”系列活動,其中主題展覽“九天閶闔:絲綢之路上的長安”于6月19日開展,將持續至10月。本展覽匯聚絲綢之路沿線18家文博機構的210多件(套)珍貴文物,通過展示長安城的考古發掘和傳世遺存精品,力圖再現文化之都長安的動人魅力和絲綢之路的繁榮圖景。

    交流互鑒,彰顯開放包容

    本次展覽名稱出自唐代王維的七言律詩《和賈至舍人早朝大明宮之作》中的“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這也是詩篇中氣勢最為磅礴的一句。展覽分為“世界之都”“商貿之都”“文化之都”“時尚之都”“長安與浙江”5個單元。展廳入口處有一道朱紅色的“城門”,左右兩側各有一幅圖,分別是章懷太子墓中的《儀衛圖》和《客使圖》,后者描繪了唐代政府外交機構鴻臚寺官員接待外國使節的場景。踏入展覽大門,參觀者仿佛穿越時空,徜徉古都長安,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輝煌歷史如在目前。

    漢唐時期,長安因繁榮的經濟和多元的文化成為當之無愧的國際性大都市?!伴L安城中百萬家,不知何人吹夜笛”。隨著唐朝進入“開元盛世”,長安城人口達百萬之多,其中經由絲綢之路匯聚到長安城的外國商人、使者、留學生、僧侶等就有5萬余人,世界多國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在這里達到空前高度。

    本次展覽展出了名列世界考古發現史“四大石碑”之一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仿制品,原碑記述了唐代初期景教在中國的傳播情況。全碑飾以祥云、蓮花、蓓蕾十字等中西文化元素,刻有漢字1780個,在碑文下方和左右碑側刻有古敘利亞文。此碑立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明朝天啟年間出土。作為研究古代宗教文化、中西交通史和文化藝術交流的重要實物資料,石碑被美國耶魯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朝鮮金剛山長安寺等復制,碑文被譯成英、法、葡、意、日以及拉丁文等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國廣為流傳。

    唐時,長安城內商賈云集、邸店林立,金銀器、寶石、琉璃、香料和絲綢、瓷器、茶葉等西來東往的貨物在此中轉交易。本次展覽中,一件出土于法門寺地宮的“八瓣團花紋描金琉璃盤”吸引參觀者紛紛駐足欣賞。這件造型精美的藍色琉璃盤產自地中海東岸,經絲綢之路來到中國。它盤沿外折、腹壁斜收、盤底心凸起,盤內布滿紋飾,中心為八瓣蕉葉狀圍成的團花,巧妙運用刻紋、釉料彩繪、描金等多種工藝,彰顯東西方審美碰撞交融下的和合之美。與琉璃盤一同出土的琉璃器皿中,有的具有東羅馬元素,有的體現波斯風格,顯示出唐朝對異域文化的開放、包容與欣賞。

    文化融合,促進服飾創新

    唐代長安城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深刻影響著民眾的日常生活,男女服裝形制多樣,著裝方式個性自由。本次展覽著重展現了唐代服飾與域外服飾的融合與創新。

    竇師綸是唐代長安著名絲織工藝家和設計師,他受西域文化影響較深,在蜀錦織造工藝基礎上吸收中亞、西亞等地的“聯珠團窠”紋樣特色,結合動物紋樣,設計出一種融合中原傳統藝術與西域藝術特色的新型團窠紋樣,因竇師綸受封陵陽公,故人稱“陵陽公樣”。它成為唐朝服飾的經典圖案,其后流行200余年,在絲綢之路上掀起一陣“大唐熱”。唐代張彥遠在繪畫通史《歷代名畫記》中記載:“竇師綸,官益州大行臺,兼檢校修造。凡創瑞錦、宮綾,章彩奇麗,蜀人謂之‘陵陽公樣’。”對照本次展覽中的“對鳳寶花紋錦”及錦紋復原圖,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件具有典型多元文化風格特征的“陵陽公樣”實物。該織錦紋樣外圈以花瓣做樣,形成圓形窠環,以花卉包圍一對鳳凰,它們姿態昂揚,仿佛爭奇斗艷,又似相互吸引。

    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始終伴隨著對外來文化的借鑒與吸納。五代馮暉墓出土的50多塊彩繪浮雕磚也是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浮雕磚上栩栩如生地刻畫出28名男女藝人演奏的場景,其中有兩名著男裝、戴幞頭的女性舞者,她們穿長袍、束腰帶、蹬烏靴,姿態活潑奔放。正如《唐書·五行志》記載:“天寶初,貴族及士民好為胡服胡帽,婦人則簪步搖釵,衿袖窄小?!碧瞥瘜⒕惩馕鞅辈坑文撩褡搴屯鈬私y稱為“胡人”,緊身、圓領、開衩的胡服形制在長安等地風行一時。此時期唐朝女子也出現了戴胡帽、穿胡服、著男裝等現象,展現了唐朝女性獨立、時尚的特點和追求自由、平等的心態,也反映出唐朝對外來文化的開放與包容。

    河運古道,互通絲綢之府

    2024年也是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10周年。聞名世界的京杭大運河始于春秋、成于隋代、發展于唐宋。而由洛陽一路向西,溯河而上,直抵關中——長安的漕渠古道,便是大運河的先聲。本次展覽設置了“長安與浙江”單元(見圖一),以隋唐大運河為切入點,呈現長安與浙江之間互通有無的歷史景象。

    浙江位于東海之濱,是京杭大運河的南端。大運河、錢塘江、浙東運河及海上航路交織成一張巨大的交通網,將本地物產沿河運古道販至全國,并沿海上絲綢之路輸向海外。宋太宗雍熙年間,杭州、寧波等地設有管理海外貿易的市舶司,與日本、朝鮮等國往來亦密。據《日本蠶絲業史》卷一《生絲貿易史》記載,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公元1185年),“有唐錦十端,唐綾、絹、羅等百十端……運往日本”。

    浙江盛產絲綢,杭州、湖州和嘉興三個城市均有“絲綢之府”的美譽。杭州不僅是古代國內絲綢市場的主要供應商,還通過海上絲綢之路向東南亞、東非、中東等地區出口絲織品。據記載,宋時每年涌入杭州的商人超過6萬人次。湖州絲綢被稱為“天下綢緞之冠”,湖州在明清時期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絲綢生產基地,“輯里湖絲”“雙林綾絹”等湖州絲綢聞名遐邇。古代一度稱“秀州”的嘉興在唐代有“秀州貢綾千匹”之說,在宋代有“宋錦由來出秀州”之譽。明清時期,當地絲綢產業發展達到巔峰,產品遠銷日本、歐洲等地。

    絲路連天下,文明耀古今。絲綢之路是古代東西方商貿往來的重要通道,是古代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它昭示了古代歐亞文明交融的必要性與必然性,揭示了歐亞不同文明之間交流的歷史軌跡和歷史規律。行走于中國絲綢博物館“九天閶闔”展廳內,一件件精巧的文物如同絲路文明交流互鑒的時光之鑰,讓觀眾直觀感受到傳承千年的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責任編輯:周刊編輯

    掃一掃分享本頁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综合在线| 99精品视频在线观看re| 91嫩草亚洲精品| 狠狠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 99热这里只有精品66|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香蕉|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麻豆蜜芽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狼| japanese乱人伦精品| 色妞www精品视频一级下载| 国产亚洲精品资源在线26u|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专区| 91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自啪精品视频网站丝袜| 精品国产免费观看久久久| 久久精品一本到99热免费| 精品国精品国产自在久国产应用男| 亚洲综合一区无码精品| 亚洲人成亚洲精品| 精品熟女少妇aⅴ免费久久| 色综合91久久精品中文字幕 | 色综合久久精品亚洲国产| 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mv| 国产偷伦精品视频| 国产在线91区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未满十八| 老司机亚洲精品影院无码| 9久久9久久精品| 亚洲精品综合久久| 国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无码av片| 久久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坂深雪 | 国产99久久亚洲综合精品| 最新露脸国产精品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国产动漫| 亚洲精品无码乱码成人| 久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va在线观看| 中文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