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家的紅梅杏收益就有十萬多元,今年又可以進賬‘十萬+’。”6月10日,看著滿山飄紅的好“豐”景,榆林市清澗縣寬州鎮李家溝村村民惠孔明笑得合不攏嘴。62歲的惠孔明是村里的致富能手也是紅梅杏種植大戶,他精心管護的50多畝紅梅杏,為他鋪就了一條通向鄉村甜美生活的“杏”福之路。
“紅梅杏是李家溝村的主導產業,村里現有1200多畝紅梅杏。”清澗縣寬州鎮李家溝村第一書記楊小虎說,“現在,村里像惠孔明一樣年入‘十萬+’的紅梅杏種植戶越來越多。”
寬闊整潔的道路、修葺一新的房屋、發展興盛的紅梅杏產業、村民們臉上越來越多的笑容……如今的李家溝村面貌已煥然一新。
近年來,清澗縣不斷創新人才工作方式,把“專家人才助力鄉村振興”作為該縣有效破解農村青壯勞動力少、部分特色產業收益不高等問題的突破口。清澗縣委組織部、紅梅杏工作專班、鄉村振興專家人才服務團合力為全縣杏農送上一份“杏”福大禮包。按照“村上訂單、鄉鎮接單、縣上派單”鏈條服務模式,切實通過“課堂培訓”“基地教學”“專家服務”,多層次、寬領域、高質量推進紅梅杏等農特產業快速發展、高效能滿足群眾需求。
紅梅杏掛滿枝頭
“我家有二十多畝紅梅杏,以前就按照老舊‘辦法’來栽植管理杏樹,收益一直很差?!鼻鍧究h石嘴驛鎮牛家溝村村民劉潤祥一邊翻看講座錄制“收獲”一邊笑呵呵地說,“自從專家來給我們現場培訓、手把手教授技術后,我家的紅梅杏近幾年都豐收哩,去年收益五萬多元?!?/p>
每年春季,清澗縣鄉村振興專家人才服務團的專家黃延安都會圍繞紅梅杏樹修剪、拉枝、病蟲害防治、土壤補水等方面內容對各村杏農進行實地指導培訓。進入六月份,他又來到紅梅杏豐產區開展“紅梅杏豐收小課堂”專題講座,指導村民做好采收準備。黃延安作為清澗本土專家,在基層一線從事林果產業工作三十余年。知道是縣里來的專家上門授課,像劉潤祥一樣,牛家溝村的不少杏農,早早把手機充好電,全程錄制他的紅梅杏豐產“寶典”。
除了,“田秀才”“土專家”上門指導服務。清澗縣不少本地“網紅”與主播也自發組織起來,奔赴田間地頭,宣傳家鄉特產、助農銷售。
村民通過直播將紅梅杏推廣
清澗縣政協聚焦該縣“生態立縣、產業富縣、文旅興縣”三大發展戰略,持續錨定黃河流域生態治理示范縣、沿黃優質特色農產品輸出地、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三大目標,務實把履職答卷書寫在鄉村田野上;鼓勵倡導各政協委員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一線,服務農村、助農增收。
據了解,2023年清澗縣紅梅杏商品果產量336萬斤,銷售額達1300余萬元,杏農戶均收入超過3萬元。
“目前,全縣紅梅杏栽植面積近5萬畝,其中近2萬畝掛果紅梅杏陸續迎來豐收。”清澗縣造林綠化服務中心主任陳巍表示,近年來,清澗縣不斷擦亮紅梅杏“清”字招牌,持續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常住農戶主導產業全覆蓋,讓農家百姓家家戶戶不僅有產業而且農產品特色足、品質高、效益好,高成效助力農戶穩步增收,切實讓“杏”福來敲門。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