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礦業和能源部副部長希門尼斯13日表示,極端的厄爾尼諾現象給哥倫比亞的能源安全帶來了巨大的挑戰,能源多樣化勢在必行,哥方迫切需要利用中方的優勢技術和成功經驗來實現能源轉型。
當天,在首都波哥大出席“中國周”的開幕式時,希門尼斯告訴現場的200多位來賓,每年的三四月份,哥倫比亞降水稀少,而今年的厄爾尼諾現象,讓哥經歷了過去40年來最為嚴重的干旱,能源體系只能最低限度運轉。為了應對今后更為嚴重的極端天氣,哥倫比亞迫切需要擺脫對傳統水電、煤電的依賴,實現能源的多樣化。
希門尼斯分享道,他在能源轉型領域工作了20多年,一直在觀察和分析中國的能源發展進程,中國的成功表明,大規模利用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實現轉型完全是可能的。
一同出席開幕式的中國駐哥大使朱京陽表示,能源轉型是哥本屆政府施政重點,中方支持哥方實施能源轉型和工業化政策,鼓勵中國新能源企業來哥投資。
朱京陽認為中哥雙方在能源領域合作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比亞迪等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在哥汽車市場占有率較為突出;中國三峽、中國電建、百川暢銀等企業在哥投資多個光伏發電項目。
朱京陽還提到,2023年10月佩特羅總統成功訪華,中哥建立戰略伙伴關系,雙方表示愿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加強公正能源轉型領域合作,支持知識轉讓和投資,實現雙方電力、可再生能源企業能源結構的多元化,為兩國能源合作指明了方向。
一年一度的“中國周”由中國駐哥大使館、哥中友好協會共同舉辦。協會主席吉列爾莫·普亞納表示,“中國周”旨在搭建一個平臺,讓兩國的政府、企業和學術界人士聚到一起,探索合作共贏的新模式。
自2020年正式推出以來,“中國周”堅持將中國的經驗與哥倫比亞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相結合,推動兩國在科技等領域的合作,得到了各方的贊許。
本屆“中國周”聚焦生態文明和能源轉型。專程赴哥的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章家恩做了《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從概念到行動》的學術報告,受到聽眾好評。
活動主辦方介紹,除了在首都的活動以外,還將在哥北部港口城市巴蘭基亞市開展學術講座、商務考察等。
(來源:新華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