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共陜西省委宣傳部主管、中共陜西省委理論講師團主辦的期刊《中心組學習》刊發了府谷縣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文章《示范引領 勇挑大梁》,文章深刻闡釋了府谷縣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扛起“勇挑大梁、多做貢獻”的使命任務,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發揮示范作用。
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多次親臨陜西考察指導、出席重大活動。2023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陜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強調:陜西要有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奮力追趕、敢于超越,在西部地區發揮示范作用。這充分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工作的關心關懷,給我們強大的思想指引、精神鼓舞、奮斗感召。府谷作為經濟大縣,近年來,立足于主動過好自己的日子,持續補短板、強弱項、固底板、揚優勢,縣域發展取得成效顯著,地區生產總值歷史性跨入“千億之城”,蟬聯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考核全省第一。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扛起“勇挑大梁、多做貢獻”的使命任務,在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中發揮示范作用。
一、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上發揮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立足自身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堅持把發展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在鞏固傳統優勢產業領先地位的同時,勇于開辟新領域、新賽道”。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既指方向,又教方法,為資源城市產業發展提供戰略指引。我們將聚焦經濟建設這一中心工作和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持續培育新優勢、激發新活力、打造新引擎。一是筑牢能化產業“壓艙石”作用。立足神府煤田核心區和國家級陜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重要板塊優勢,瞄準煤炭智能化、化工精細化、煤電集群化方向,推動西北地區最大火電機組——清水川電廠盡快并網發電,加快推進古城井田、大唐煤電等省級重點項目建設,持續釋放煤炭優質產能,全力打造千萬千瓦級煤電載能基地。二是突出主導產業“引領性”作用。金屬鎂是省政府確定的“一縣一策”主導產業,產量連續11年占全球、全國“半壁江山”。我們將依托“四中心三基地”科創平臺,促進“政產學研用金”交叉融合,加快布局一批合金錠、板棒材、壓鑄件等全產業鏈標桿項目,力爭形成冶煉、制造、使用、回收全周期全鏈條競爭優勢,持續鞏固全球金屬鎂生產供應基地“領頭羊”地位。三是發揮新興產業“驅動力”作用。抓住神府新能源基地建設機遇,大力實施綠氨、綠氫、風光互補項目,加快煤層氣開發轉化步伐,強化碳捕集封存利用技術應用,力爭2025年新能源裝機突破300萬千瓦,構建具有府谷特色的新興產業體系。
二、在推動城鄉融合發展上發揮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必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在城鄉融合發展上取得更大進展。府谷作為典型的資源城市,煤炭“擠出效應”導致農業發展長期滯后,城市發展品位與經濟大縣地位還不相匹配。近年來,我們堅持生產生活一起抓、短板漏洞一起補、城市鄉村一起建,在民生領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解決了一批出行難、停車難、環境差、收入低等問題,高標準農田面積連年翻番,城市更新力度前所未有,居民收入水平逐年遞增,廣大群眾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顯著增強。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干打基礎、利長遠、作鋪墊的事,干一本萬利、一勞永逸、一舉多得的事,力爭形成更多具有府谷辨識度的共富成果,努力創造經得起歷史檢驗的新業績。一是發展現代農業。堅持以工業化思維發展農業、以城鎮化思維建設農村、以工人思維塑造農民,突出二產帶動一產、工業反哺農業,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樹牢全產業鏈思維,推動生產領域向機械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流通領域向訂單化、流程化轉變,經營領域向品牌化、市場化邁進,蹚出一條資源型城市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的鄉村全面振興新路子。二是提升城市品位,踐行“安居才能樂業”理念,下足繡花功夫,打好規劃、建設、管理“組合拳”,滾動實施一批大街小巷市政道路、老舊小區和老舊房屋、口袋公園和停車場等城市更新項目,做到“里子和面子”并重、“地上與地下”兼顧、“顏值與氣質”同提,高質量建成全國文明城市。三是夯實鎮村基礎。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啟動實施“四個百千工程”,扎實開展省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一類縣創建,統籌抓好“三大革命”、農村道路亮化、“四好”農村路建設、移風易俗等工作,打造一批環境優美、生活宜居、治理有效的和美鄉村。堅持產業強鎮、發展富民,依托“一鎮一特”產業稟賦,因地制宜發展強功能、補短板的產業,構建特色鮮明、協同融合、支撐有力的發展格局。
三、在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上發揮示范作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把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作為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基準線,賦予我們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重要使命和更高要求。府谷作為黃河入陜第一縣,流長占陜西段15%、榆林段26%,屬陜西縣域流長之最,不僅擔負著國家區域性生態屏障的重任,還承擔著保護黃河中下游生態安全的神圣職責。同時,府谷作為能源資源大縣,能源資源高度富集與生態本底相對脆弱并存,這就要求我們既要保證國家重要能化產品供給和能源安全、又要保護好生態環境。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扎實推進山水林田壩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讓府谷的天更藍、地更綠、水更清、環境更宜居。一是守好黃河流域生態安全屏障。堅持“一河四川”整體推進,將孤山川作為突破口,強化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促進上下游統籌、左右岸協同、干支流聯動,打造可復制、可借鑒、可推廣的流域治理“府谷樣板”。二是打好污染防治、荒漠化綜合防治和黃河“幾字彎”攻堅戰。通過開展“一縣一策”駐點追蹤研究,實施煤改電(氣)、泥沙上路整治、噴淋抑塵試驗、機械化清掃等措施,實現“鐵腕治氣”;通過入河排污口整治、企業違法排污打擊、河道“清四亂”治理,做到“重拳治水”;通過加快固廢基地建設、創新固廢處置技術、整治農業面源污染等途徑,強化“綜合治土”。堅持人為干預和自然生態修復相結合,宜草則草、宜林則林、宜濕則濕、宜荒則荒,大力推廣沿黃“壘石造林”經驗做法,推動造林綠化由“綠起來”向“美起來”轉變。三是走好生態和經濟協調發展新路子。學習借鑒高西溝模式,堅持點上示范與面上推廣相結合、生態治理與發展產業相結合,以生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促進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四、在擴大改革開放上發揮示范作用。
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是總書記賦予陜西的重要使命任務,也是我們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改革開放以來,府谷憑借三省交界的區位條件、水豐煤富的資源稟賦、獨具特色的產業優勢,縣域經濟實現長足發展,但開放不足仍然是短板。我們將堅持系統施策、補短強弱,確保思想觀念跟上時代要求、發展模式跟上市場經濟要求、方法路徑跟上現代化要求。一是樹立戰略性眼光。府谷位于中國第一煤田的神府煤田腹地,是國家“西煤東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的重要樞紐,煤炭、金屬鎂面對的是國際國內市場,直接或間接參與全球競爭。我們將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寬的視野謀劃府谷發展,以開放的姿態、包容的心態、爭先的狀態,為國家能源穩價保供多貢獻、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多闖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多探路,既增一域之光,更添全局之彩。二是促進民營經濟轉型。堅持“兩個毫不動搖”“三個沒有變”,對民營企業高看一眼、厚愛幾分,落實好各項惠企紓困政策,嚴控涉企收費、嚴禁強制攤派,讓各類企業放心大膽走正道、聚精會神搞經營。要引導民營企業順應形勢要求、遵循市場規律,推進技術創新、管理變新、產品更新、模式革新,邁向產業鏈“關鍵環”、價值鏈“中高端”,爭創一流企業、一流管理、一流產品、一流品牌。三是優化營商環境。以省級營商環境創新示范區為抓手,以“放管服”改革為動力,以“府務員”APP服務平臺為載體,暢通“集中受理、統一協調、限時辦結、跟蹤問效”惠民便企直通車,形成辦事情有“靠制度不靠關系”的社會氛圍,搞項目有“公平公正公開”的招投標環境,跑手續有“一件事一次辦”的優質服務,全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國一流的營商環境。
“千億之城”再出發,萬眾一心創未來。我們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總書記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堅持穩中求進、以進促穩、破立并舉,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再接再厲,以勇立潮頭、爭當時代弄潮兒的志向和氣魄,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府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