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絕對是美國外交政策立場的轉變。”對于美國在一份聯合國安理會決議草案中提出“盡快在加沙實現臨時停火”,卡塔爾半島電視臺20日這樣評論。此前,美國一直反對聯合國在針對緩和巴以局勢所采取的行動中使用“停火”一詞。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師高恩認為,這是迄今為止美國在聯合國發出的“最強烈信號”,表明自己耐心有限,以色列不能完全依賴美國的外交保護。不過外媒同時注意到,美國使用的措辭仍然給以軍方留有余地,且美國并不著急讓該決議草案進入表決流程。值得注意的是,據法新社報道,當地時間20日上午,美國在安理會再次動用否決權,阻止阿爾及利亞所提決議草案的通過。這份要求立即實現人道主義停火的草案得到了阿拉伯國家的支持。
“足以讓以色列感到緊張”
美國在這份安理會決議草案文本中稱,“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盡快在加沙實現臨時停火”。卡塔爾半島電視臺外交事務編輯貝斯認為,華盛頓的決議草案似乎意味著其在措辭上出現重大變化,“美國首次提停火一詞……這很重要,因為以色列不希望在任何決議中出現停火這個詞”。英國《衛報》19日說,這是本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美國首次明確支持停火,盡管它給以軍留下了回旋余地。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稱,美國的說法與其他大部分安理會成員國的意愿并不一致,后者希望“立即實現人道主義停火”。
據美聯社19日報道,美方的草案文本呼吁解除對人道主義援助的所有運輸限制,并認為以色列對拉法的大規模地面進攻計劃“在目前情況下不應該實施”。現在約有150萬巴勒斯坦人在這座與埃及接壤的加沙南部城市避難。該草案警告,平民將進一步受到傷害并流離失所,可能進入周邊國家,地區和平與安全將受到嚴重影響。
就這份決議草案進行表決的時間尚不確定。CNN引述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的話稱,美方“不打算急于”進行表決,想留出時間開展談判。國際危機組織分析師高恩對法新社說,無論如何,僅僅是美國提出這樣一份決議草案的事實就足以讓以色列感到緊張,美國“終于”將安理會作為表明自己對以色列的行動耐心有限的平臺。
CNN稱,針對以色列如何推進戰爭,拜登政府最近一段時間越來越直白地表達擔憂。上周五,拜登對記者說,他在過去幾天里與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進行了“廣泛的對話”,并表達了自己的立場,即“必須暫時停火”,以確保被哈馬斯扣押的人質得到安全釋放。
“U型大轉彎。”《印度斯坦時報》20日稱,美國歷來保護以色列免受聯合國所采取措施和行動的影響,但其提出的決議草案表明,立場有所轉變。華盛頓未具體說明要采取何種外交姿態,不過,它采用了一種微妙的方式,并表明以色列在聯合國將不再受到無條件的外交保護。這種情況也給正在進行的解決巴以沖突的國際努力增加了復雜性。
而在《以色列時報》看來,美國決定起草決議可能是迫于國際社會施加的日益增大的壓力——華盛頓被要求采取更積極主動的行動來結束戰爭。報道認為,“臨時停火”這一說法反映美國仍然支持以色列瓦解哈馬斯的總體目標。
第三次動用否決權
值得注意的是,在聯合國安理會20日就阿爾及利亞所提決議草案投票前,美國已經表示“不支持”該草案。據美聯社報道,美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伍德此前稱,這份要求立即實現人道主義停火的草案“并非有效的機制”,“無法實現我們希望看到的三件事情:解救人質、提供更多援助、長時間暫停沖突”。
據半島電視臺報道,除了20日的投票,美國在這輪巴以沖突中已兩次動用否決權阻止安理會通過旨在緩和局勢的相關決議。另外,在表決有關加強對加沙人道主義援助、呼吁實現緊急和長期人道主義停火的決議時,美國兩次投下棄權票。據俄新社20日報道,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波利揚斯基說,每發生一次這樣的事情(指美國動用否決權),都是對美國聲譽的無情打擊,尤其是在中東地區。
“美國在加沙戰爭中的兩副面孔。”印尼《羅盤報》20日以此為題報道稱,美國不支持阿爾及利亞所提決議草案的原因是擔心它不利于該國與埃及、以色列、卡塔爾正在進行的談判。但實際情況是,阿拉伯國家正為阻止人道主義災難、推動人質釋放而斡旋停火。目前為止,外界還沒有看到華盛頓為防止拉法可能面臨的人道主義災難而作出真正認真的努力。
以色列經濟萎縮近20%
毫無疑問的是,以色列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國際壓力。據法新社19日報道,自加沙戰爭開始以來,歐盟一直難以就以色列的軍事行動作出統一回應。不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表示,除了匈牙利以外的所有歐盟國家外長19日就一項聲明達成一致,呼吁“立即實施人道主義停火,進而實現永久停火”。同一天,英國外交大臣卡梅倫說:“我們呼吁立即停止戰斗。”英國《倫敦旗幟晚報》說,這是他就以色列軍事行動發出的迄今“最強硬言論”。
與此同時,以色列政府還要應對與日俱增的國內壓力。半島電視臺說,以色列民眾持續舉行示威,而以色列國防軍前總參謀長埃森科特日前致信戰時內閣說,實現戰爭目標的難度越來越大。《以色列時報》稱,他批評內塔尼亞胡一再堅稱以色列將取得對哈馬斯的“全面勝利”。埃森科特目前是以色列戰時內閣的觀察員。
以色列經濟也嘗到巴以沖突帶來的苦果。該國中央統計局19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以色列經濟按年率計算萎縮約19%。2023年以色列經濟增長2%,明顯低于前兩年水平。2021年和2022年,以色列經濟分別增長了8.6%和6.5%。綜合CNN、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凱投宏觀經濟專家皮奇說,以色列經濟收縮“比預期的嚴重得多”,2024年GDP增長可能將是有記錄以來“最弱的”增長率之一。《以色列時報》說,消費者支出、貿易、投資等受到沉重打擊。沖突爆發后,以色列召集大批預備役人員走上戰場,大量企業停止運營,人們為免受火箭彈襲擊而待在家中,建筑業、農業等高度依賴外國勞動力的行業所受沖擊尤其嚴重。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