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amp id="kc0km"></samp>
    <ul id="kc0km"></ul>
    <strike id="kc0km"></strike>
    <strike id="kc0km"></strike>
  • <kbd id="kc0km"><acronym id="kc0km"></acronym></kbd>
    <code id="kc0km"></code>
    <noframes id="kc0km"></noframes>
  • 石頭上的美食

    2024-01-30 11:30:26 作者:任靜

    20240130101116628-55-06de5.jpg

    確切地說,石頭上的美食,就是我記憶中的石子饃,它酥香美味,同時也凝結著我對故鄉和親情難以言表的依戀。

    石子饃是流行于關中一帶的傳統烙制食品。陜西歷史底蘊厚重,即便街頭巷尾的一味小吃,動輒就是上千年歷史,其中歷史最久遠的恐怕要數具有“活化石”美譽的石子饃。我第一次品嘗石子饃大概七八歲,那時懵懂,只顧貪戀口腹之欲。說起石子饃,首先繞不開大伯的故事。

    我記事之初,隱約聽說遠房一位大伯在關中給人家當兒子去了。這消息在偏僻的塞上小鄉村不啻于炸響一聲驚雷——在尚未開化的鄉村,這是一件大事情,仿佛“喪師辱國”一般,令人所不齒。大伯是二爺前妻所生,沒念一天書,夾縫中生存,自小養成老實木訥的性格。大伯在富饒的關中平原扎下根后,回鄉探望過一次。記憶中,大伯絲毫沒有衣錦還鄉的豪情,一張苦瓜臉,局促不安地搓著兩只手。后母和已成年的兄弟姐妹皆對他愛答不理。大伯一身寒酸,背著一個很大的面口袋走進院子里,見誰都掛著一抹謙卑的微笑。我們幾個不諳世事的孩子熱情地湊上去,那個年月的鄉下孩童對自己認知范圍之外的事物總是充滿了好奇心。

    大伯見我們迎上來,似乎很高興,激動萬分地摸摸這個娃子的腦袋,揪扯一下那個丫頭的羊角小辮,操著一口蹩腳的關中方言吶吶地說,都長高了好大一截。他慢慢解開面口袋,將袋子里的石子饃一個個攤開在碩大的碾盤上,一股子香噴噴的麥香味,仿佛一雙奇異的翅膀煽動著我們饑餓的腸胃。大伯慷慨地給圍著他的每個孩子都發了一個石子饃。那時節物資匱乏,家家戶戶缺吃少穿,逢年過節才能見到一星半點的白面。我手里的石子饃呈燒餅形狀,焦黃鮮亮,酥香撲鼻。盡管很饞,但我舍不得一口吃掉,只是含在嘴里一點一點地咂摸,石子饃外酥內軟,咸香可口,脆、爽、酥、香、咸,五味俱全,令我們回味無窮。此后,大伙兒就特別盼著大伯回來,那一口袋酥香的石子饃成了我們對親人最牽掛的念想。

    風中總有消息傳來,先說大伯在關中定居后,很快娶了一位模樣俊秀的女子為妻,不久生了兩個女兒,大家為大伯很是高興了一陣兒。幾年后,噩耗突至,大媽得急病猝死了!我們想象著大伯突然塌了的天空,支離破碎的生活,不免十分傷感。對石子饃的思念也就像斷線的風箏一樣懸在半空中。不久,大伯攜帶兩個女兒和一點可憐的家產回來了。大伯和兩個操著秦腔的女兒,被一種灰塌塌的神情籠罩著。盡管這次大伯像往常一樣,也帶著一口袋石子饃分發給我們,不知為什么,卻咀嚼出了一絲苦澀的滋味。長大后,我到外面求學工作,很少再回故鄉,但故鄉的消息總是有所耳聞。據說大伯17歲的大女兒在西安小飯館打工時,不顧父親反對,毅然嫁給了大她十多歲的老板。后來又聽說大伯的小女兒也結婚了。不過兩個女兒的婚姻都不美滿,令大伯揪心不已。時隔不久,噩耗又至,說小女兒受到家暴后突然暴斃。我們又替大伯捏了一把汗,不知可憐的老人是否能經得起生活一重又一重的打擊。

    歲月的旅痕恍如作家的大手筆,輕輕一揮,人物的命運就隨著劇情的發展跌宕起伏。隨著大伯的猝然離世,我對石子饃的美好思念,也隨著童年的時光,水一樣流走了。但是刻在骨子里的石子饃情結,今生無法終結。

    20240130100929020-82-a7b2d.jpeg

    大姑得知我嗜好吃石子饃,每次來西安都會帶著幾包石子饃。有時得知我去拜年,早早就買回來準備給我帶走。有一種石子饃,與大伯拿回來的口感味道幾近。還有一種包餡石子餅,我尤喜歡,石子饃內包有紅糖、芝麻,與炒熟的白面、熟麻油拌餡,咬一口,滿嘴甜得流蜜,仿佛過著甜日子。大姑說是知道我愛吃,專門買的臨潼石子饃。

    臨潼石子饃可謂甲陜西。大姑年輕時在臨潼工作,熟悉臨潼石子饃的做法。她說須得白面精粉,放入油鹽調料,或鮮花椒葉,制成銅錢厚薄的餅胚,洗凈的小鵝卵石在鍋里加熱,餅胚置于石上,上面再蓋一層從鍋里舀上來的熱石子,烙制而成。這種石子饃凹凸有致,色澤焦黃鮮亮,咬一口,油酥咸香,美味無比。在臨潼,農家幾乎每戶都有專用烙制石子饃的石子模具,由于經年累月使用,那石子也是油黑锃亮,異常好看,宛如鍍上了一層時光釉色。

    小小石子饃,具有明顯的古代石烹遺風,蘊藏著中華民族無盡的智慧和烹調秘密,其制作工藝可遠溯到石器時代。據說神農氏首創農業生產,教人食谷。然谷物粒食,不宜于火上直接燒烤,于是先民就發明了“石上燔谷”之法。這種石頭上的美食有古意,不但臨潼石子饃享譽三秦大地,就是大荔和富平的石子饃也絕不容小覷。據唐代李吉甫《元和郡縣志》記載,唐元和年間,同州府(今大荔縣)以石子饃向皇室進貢,當時稱作鏊餅。到了明萬歷年間,吏部尚書孫丕揚乃陜西富平人,也把石子饃帶到京都。清代袁枚《隨園食單》稱石子饃為“天然餅”。大概是取其制作淳樸天然之意吧。

    我曾品嘗過剛出鍋的石子饃,那種絕美滋味,堪稱銷魂。那年去臨潼出差,走過距華清池不遠的一條街道,發現一街兩行全是石子饃店鋪,油亮亮的黑石子,和古樸的制作方法吸引了我的眼球。我走進一家店鋪,駐足凝神觀察半天。那一張張薄薄的餅胚經過滾燙的小石子上下夾擊,迅速鼓脹起來,變黃即可出鍋。店家為了吸引客人的購買欲望,破例讓大家先嘗后買。趁熱入口的石子饃,外酥里嫩,散發一種奇異的焦香味,混合著食鹽、花椒葉與小茴香的味道,簡直馨香無比。我含在嘴里,越嚼越有味,一下子買了十大包。

    疫情伊始,大姑驟然染病離世,由于小區隔離,我甚至沒有機會去送她最后一程。待我再次踏進大姑家熟悉的住所,已是人去樓空。再也沒有悉心的叮嚀與問候在耳邊響起,再也無人為我備下幾包酥香撲鼻的石子饃。正在惆悵之際,“石子饃哎”,小區外邊一陣小販的叫賣聲灌進耳里,我不假思索地走出去買了兩包。掰開細細嗅著那石子饃散發出的陣陣醇厚酥香味,一種久違的親切感襲面而來,瞬間啟開了一段塵封的記憶。大伯和大姑,曾以美食,以深愛,悉心呵護過我的親人,一個個已飄然遠逝,環顧空蕩蕩的房間,不禁淚濕衣襟。

    責任編輯:陳平

    掃一掃分享本頁
    亚洲无删减国产精品一区| 精品深夜AV无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国产美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一品道精品免费看| 99re九精品视频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女同磨豆腐|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影院| 2022年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国产香蕉精品视频在| 202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 国产精品午夜无码体验区| 国产亚洲色婷婷久久99精品91 | 欧美日韩精品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下载 |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二区麻豆| 国产精品麻豆高清在线观看 | 自拍偷在线精品自拍偷无码专区|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日韩动图| 国产成人午夜精品影院游乐网| 国产精品成人无码久久久久久 | 国内精品卡1卡2卡区别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影视|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91|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福利| 精品91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久久精品男人影院| 精品哟哟哟国产在线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午夜app|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下载| 精品无人区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久久99精品国产| 兽交精品99高清毛片|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久久久免费| 日韩加勒比一本无码精品| 999任你躁在线精品免费不卡|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国产精品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国内精品99亚洲免费高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