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有序推進。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在京會見中國證監會國際顧問委員會委員一行時指出,中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將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和雙向開放,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度,吸引更多外資金融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也在近日表示,證監會堅定推進資本市場開放,將會同各方,進一步完善境外上市機制、豐富發行方式,落實好境外上市備案試行新規。
市場人士認為,隨著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深入推進,外資已經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重要投資主體,未來可以進一步推進互聯互通機制,簡化外資入市流程,深化產品開放,優化外資營商環境等,吸引更多外資來華展業。
堅定開放
為外資吃下“定心丸”
近年來,監管部門堅定不移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雙向開放,為外資吃下“定心丸”。
在機構開放層面,監管部門全面放開行業機構外資持股占比,提升外資機構來華展業便利度。公開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累計有20家外資控股或全資證券基金期貨公司相繼獲批。
其中,渣打證券已于去年12月份獲得證監會頒發的《經營證券期貨業務許可證》,并計劃于今年上半年正式展業。“監管部門在很多場合多次表示,中國將持續深化資本市場改革和雙向開放。近期外資金融機構頻繁落地中國布局業務,渣打亦長期看好在中國的發展。” 渣打中國財富管理部首席投資策略師王昕杰表示。
此外,監管部門不斷優化外資入市渠道。一方面,不斷優化合格境外投資者(包括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投資者RQFII,以下統稱“QFII”)制度,便利外資機構直接入市。據證監會最新數據,截至2023年年底,QFII數量到達806家,2023年新增81家。
匯豐中國證券服務部總監鐘詠苓表示,目前,QFII來源國家與地區已超過40個,國際影響力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不斷深化境內外資本市場互聯互通機制,優化交易日歷,豐富可投資產品等,助力外資高效便利投資A股。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月12日,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A股1.76萬億元。
鐘詠苓表示,“滬深港通”讓境外投資者在沿用國際市場交易習慣的原則下,方便快捷地直接參與中國資本市場,現已成為外資參與A股市場的主要投資渠道。隨著互聯互通項下更多便利措施和新業務的陸續推出,中國資本市場將為全球投資者提供更多機會,境外投資者進入中國仍具有較大的增長空間和動力。
多方面提升
跨境投融資便利度
對于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度,市場人士認為,可以從進一步優化外資入市流程、深化產品開放、優化外資營商環境等方面推進。
鐘詠苓表示,結合公司多年來服務一線市場的經驗以及來自境外機構客戶的反饋,可以從進一步推進業務流程優化和深化跨境產品對外開放兩方面,來推動跨境投融資便利度的提升。
在進一步推進優化流程方面,可以考慮適當放開QFII簽署托管協議的要求,參考銀行間直投模式下現行規定,推動QFII入市機制的進一步簡化;進一步明確QFII參與商品期貨的稅收政策等措施,幫助外資更好參與中國衍生品市場的發展。
在有序推動跨境產品深化對外開放方面,一是可以考慮向境外投資者開放國債期貨,提升外資參與配置中國債券資產的意愿;二是期貨期權方面,QFII客戶普遍表示希望通過其現有跨境托管行高效完成期貨交易相關的保證金劃轉;三是北交所方面,建議考慮向境外數據服務商開放行情數據轉發的權限,探索制訂更加符合境外機構交易習慣、更好滿足境外長期資本需求的整體數據解決方案,支持QFII等各類境外資金加大對北交所的參與力度,促進多層級資本市場的高水平發展。
野村證券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陸挺表示,近年來,金融監管部門在推進金融業高水平對外開放層面做了很多工作,對外開放穩步推進。未來,在統籌開放和安全前提下,可以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便利外資在華展業。如對香港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執業資格認可;與國內其他部委協調合作,為外資機構在國內考察調研提供便利等,營造“愿意來,留得住”的投資環境。
外資凈流入
有望改善
對于2024年,外資普遍認為,鑒于企業盈利恢復、中國政策加碼、中國長期經濟增長目標以及中美利差改善,外資凈流入有望改善。
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1月14日,150家A股公司發布2023年業績預告,其中106家業績預喜,占比超過七成。另外,有13家公司發布2023年業績快報,其中12家2023年凈利潤同比增長。
王昕杰表示,隨著周期的錯位修復,中美利差反向擴張的局面會有所改善,使得匯率貶值的壓力下降,中國資產的外部壓力也將有所下降。而外資凈流入的情況有望較2023年得到改善。
對于A股市場,王昕杰認為,2024年A股市場,一方面錯位修復會慢慢發生,另一方面市場偏好還在較低位置。整體中國資產在2024年的表現將會有所回升,無論離岸還是在岸資產,均應該作為核心資產布局。權益市場細分方面,2024年的主基調是 “高質量資產+先均衡再成長+創新和產業變遷”。
(來源: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