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延安市洛川縣匯聚科研機構、農業企業、物流電商等發展要素,從科技化選種、高標準種植、智能化分揀、全渠道營銷等環節加快布局產業鏈。助力果農享受“一站式”服務,實現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圖為工作人員在線上直播介紹洛川蘋果。鄒競一攝
新年伊始,陽光灑在黃土高原上。陜西延安,一家蘋果企業生產車間里,一個個紅蘋果在智能選果線上排著隊“照CT”,經過一系列“體檢”后,分別輸送到不同的包裝線。另一邊,分裝工人將一個個色澤統一的蘋果裝進紙箱。經過分選、包裝等程序,這批蘋果被裝上大型貨車,發往全國各地。
“延安完成了由‘黃’向‘綠’的轉變。”看著忙碌有序的蘋果生產線,延安市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年,我們把荒山荒坡建成了綠水青山。如今,我們耕耘‘深綠’,讓蘋果成為生長在青山綠水中的‘致富果’。”
土層深厚、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延安是世界蘋果最佳優生區之一。在延安市洛川縣,科技引領蘋果產業發展,助推全方位構建包含矮化密植、冷鏈倉儲等“八鏈同構、三產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如今,全國每9個蘋果就有1個產自延安,而延安每3個蘋果就有1個來自洛川,當地95%的農民從事蘋果產業,蘋果實實在在成為群眾致富的“幸福果”。
走進洛川蘋果科技創新中心試驗種植園,“首紅”“津輕”“小國光”等200余個品種令人目不暇接。工作人員介紹,該中心匯集4000余份蘋果種質資源,通過雜交試驗新優品種,選育適宜當地種植的優質品種進行推廣。依托不斷革新的蘋果種植技術,洛川蘋果已經形成“早中晚”“黃紅綠”多元互補的品種格局。該中心培育的“秦脆”“秦蜜”兩個新品種,口感香甜,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與此同時,在洛川蘋果產業集群,果網果箱加工、果醋果酒生產、果園防雹網制造等關聯企業紛紛落地,一條圍繞蘋果的完整產業鏈逐漸清晰。小蘋果創造出大產業,消費者最熟悉的水果儼然成為黃土高原紅火日子的象征。
在距離延安市區不遠處,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依托蘋果產業,讓曾經的荒坡荒山變成金山銀山。登上南溝村生態示范園觀景臺俯瞰,連片的山頭都是蘋果園基地,不遠處的水庫、采摘園令游客流連忘返。
“這里以前可不是這樣!當時進村的路只有3米寬。”南溝村第一書記張光紅告訴記者,“2015年起,我們開始建設生態農業示范園。你看蘋果園的路這么平整,都是機械化采摘作業車壓出來的。”
多年來,南溝村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確立以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研學教育為一體的鄉村振興方案。陜北缺水,駐村干部帶領村民雨季蓄水,旱季抽水滴灌;“酒香也怕巷子深”,年輕人直播帶貨賣農產品,推行蘋果認養項目……幾年過去,村集體收入高了起來,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
“2023年,光蘋果袋子我就套了13萬個呢。”結束了一年的勞作,村民趙永東看著賬本笑容滿面。“除了種蘋果,我還負責園區果樹樹枝修剪,給研學的小學生講解農業知識,又是一筆收入。”
“平日吃一口自己種的蘋果,那叫一個甜。以后的日子一定會一年比一年甜!”展望新的一年,趙永東充滿期許。
來源: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