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年末,中小銀行專項債發行熱情不減。近日,山東、廣西陸續完成一批中小銀行專項債券發行工作。
發行需求較旺
12月12日和13日,廣西和山東兩地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將在深交所上市交易。這些專項債的落地,意味著山東、廣西一批中小銀行將在資本補充方面獲益。
今年以來,山東、廣西、黑龍江、河南、安徽、遼寧等16地發行了支持中小銀行發展專項債券(即“中小銀行專項債”),合計發行規模超2000億元。這些資金主要用于補充區域內城商行、農商行的資本金。
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表示,中小銀行通過專項債補充資本的需求較為旺盛,原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相較于大型銀行,中小銀行資本補充渠道較少。發行資本債、永續債等外源性融資渠道受限于市場認可度、信用評級等因素,在實際操作中面臨挑戰,可行性較弱。同時,受限于盈利水平和資本留存能力,中小銀行在內源性資本補充方面也存在乏力現象;二是中小銀行作為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重任。隨著國家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加大,中小銀行需要補充資本金來滿足不斷增長的信貸需求,增強造血能力,保障金融服務的穩健性和可持續性;三是隨著金融監管趨嚴,銀行業金融機構需要持續提升資本充足率水平。中小銀行為了保證合規經營,需要積極補充資本金,增厚風險緩沖墊,以滿足監管要求。
多渠道謀求資本補充
銀行補充資本有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方式。內源性資本補充主要是銀行通過留存收益和滿足一定條件下的超額撥備來補充資本,外源性資本補充則包括在資本市場融資、增資擴股以及專項債、可轉債、二級資本債、永續債等方式。
杜陽表示,中小銀行專項債的發行主要有三方面的影響:一是增加中小銀行資本金。通過發行專項債,為中小銀行提供資本支持,有助于緩解中小銀行資本金不足的問題。這將為中小銀行擴大信貸投放、支持實體經濟提供有力保障;二是有利于提高中小銀行的風險管理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資本充足率水平的高低是銀行抗風險能力的重要體現,通過發行專項債補充資本金,有助于夯實風險緩沖墊,提升經營的穩健性;三是有助于發揮中小銀行在普惠金融方面的比較優勢。在補充資本后,中小銀行將具備更強貸款發放能力,有利于落實國家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政策,引導社會資金流向薄弱環節,促進經濟發展。
“緩解資本補充壓力,除了外源性資本補充之外,中小銀行可以積極進行經營轉型和業務創新,加大金融科技使用力度,減少資本消耗,以實現輕資本運營。”杜陽建議,中小銀行應進一步重視非息業務發展,將非息業務從規模增長轉變為高質量增長。一是要持續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重點關注本地及長尾客群的金融需求,包括投資咨詢服務、財富管理服務、保險、基金、信用卡、支付服務等。二是要持續推廣綜合金融服務,打造跨界營銷或金融生態圈,實行分流營銷模式來提高非利息收入。通過與同業或其他類型金融機構合作,共享客戶資源,擴大客戶群體。三是要通過創新營銷策略來增加非利息收入。四是要通過加強信息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來提高非利息收入,提升金融服務的數字化水平和精準度,降低非息業務經營成本。
來源: 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