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西方又渲染中國制造“債務陷阱”。美國機構6日發布的一份綱要聲稱,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國際開發融資來源國,大量貸款流入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7日回應稱,所謂中國制造“債務陷阱”的論調,不過是某些勢力為了干擾、破壞中國同發展中國家合作而編織出來的“話語陷阱”。
這份綱要的發布者是美國威廉與瑪麗學院下屬的研究實驗室AidData。綱要聲稱,22年來,中國為165個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20985個項目提供貸款和贈款,其中約80%的債務由面臨財政壓力的發展中國家背負,這使得耗資數以千億美元計的項目面臨違約風險。
7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回應稱,這種論調違背經濟常識。不談債務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光講負面作用,甚至將其描繪成破壞發展的洪水猛獸,不過是無知和外行的表現。中國對外投融資合作主要涉及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和生產性領域,有效幫助發展中國家破解資金短缺、基礎設施落后、人才不足等發展瓶頸,提高其“造血能力”。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王義桅表示,中國一般采取的是開發性金融,以人民幣的形式借出優惠貸款,幫助發展中國家購買中國的存量產品,發展基礎設施,然后這些發展中國家再以各種各樣的資源來還貸,如此一來,既能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也能基本形成人民幣國際化的渠道。但由于這樣一個閉環稀釋了發達國家、IMF等機構的權利,美西方無法向這些發展中國家輸出它們的模式,因此才大肆炒作“債務陷阱論”。
中國領導人多次指出,要將“小而美”項目作為對外合作優先項目。王義桅認為,以小額貸款為資金來源、規模較小且更具針對性的項目能夠快速增加就業、稅收,改善民生,同時對大型基建項目也有帶動作用,有助于減少發展中國家的債務負擔。正因如此,“小而美”項目越發受到發展中國家的推崇。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