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歐就諸多中國議題談不攏之際,美國針對中國的對外投資限制正引起歐盟方面的擔憂。彭博社24日援引熟悉此事和相關文件的人士的話報道稱,歐盟高級官員已就此向美國官員表達強烈的擔憂。報道稱,這為美歐貿易關系又增添緊張因素。
當地時間2023年10月20日,美國華盛頓特區,美國總統拜登(右)在白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左二)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左三)會面。
報道稱,控制對外投資是歐美經濟安全計劃的一部分,以限制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獲取用于發展先進軍事技術的專業知識或資本。報道提到,歐盟最近定下一份要進行風險評估的關鍵技術清單,計劃在今年晚些時候提出對外投資限制的初步提案。但在這一方面,美國顯然走得更遠。
美國總統拜登8月簽署行政令設立對外投資審查機制,限制美國在半導體和微電子、量子信息技術和人工智能領域對中國實體進行投資。歐盟方面擔心,這份行政令具有治外法權,最終可能影響總部位于歐盟、但有美中投資者的公司的商業貿易。
據報道,一位知情人士表示,盡管該行政令的執行范圍有限,主要針對一些從事人工智能、量子計算和先進半導體相關領域的中國公司,但也可能適用于世界任何地方的美國人。報道稱,美國財政部發言人聲稱,該命令的目標范圍僅限于美國國家安全利益。但據知情人士透露,歐盟仍在分析該行政令的全面影響,希望在明年美國全面實施該行政令前解決這些問題。
彭博社稱,這些擔憂在美歐貿易關系所面臨的問題清單上又添了一個問題。在上周的美歐峰會上,雙方在兩項重大協議上均未能達成一致:一項是“全球可持續鋼鋁協議”,歐盟希望正式終結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引發的“跨大西洋關稅戰”,而美國希望歐盟能夠對中國鋼材、鋁材出口征收額外關稅;另一項是關鍵礦產協議,歐盟希望其企業能夠受益于拜登政府的綠色補貼計劃,但美國堅持對歐洲礦山和加工場所的勞工環境進行嚴格檢查。香港《南華早報》此前報道稱,中國因素在此次美歐峰會中占據重要地位,歐盟官員認為中國影響了美國對于幾乎所有事情的態度。當時就有歐盟消息人士透露,在經濟安全方面,特別是在對外投資管制方面,美國大力推動歐盟協調一致,但未能成功。歐盟仍在“探索”是否需要采取此類措施。
(來源:環球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