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學期開學不久,黃陵縣河西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阿黨校區及咀頭校區的教育教學相關負責人和五年級任課老師就聚在一起,進行五年級質量分析。結合上學期學科素養評價和學生常態表現情況,各任課教師紛紛發言,查找問題、分析原因、分享經驗、商討對策。“質量分析會上,通過我們的討論認為可以把總校目前比較成熟的‘和潤課堂’教學模式,在兩個分校區推廣使用,讓學科素養在教學課堂上落地生根。”河西小學教育集團總校教導主任蔡金娜介紹說。
像這樣的質量分析會,河西小學教育集團按照教學規劃,每個月各年級分別舉行一次,重在搭建各校區學科交流和教師成長平臺,碰撞智慧火花,集團內各校共享教學經驗,以促進教學質量的共同提升。
在單周學科教研日,集團總校與兩個分校區各互研組通過線上形式進行教學研討,共同備課,凝聚集體智慧、優化教學方案,并結合授課教師個人特長、班情、學情等因素對教學環節進一步細化、優化,著力構建高效課堂。在三年級語文組的議課中,咀頭校區的李娟老師和其他兩校老師一起圍繞教材中“秋”這個共同課題進行對話和反思,拓寬視野,取長補短,以改進和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不但可以將教師個人的教學觀點、教學疑惑與大家進行探討,還能將好的教學設計、課件等資源進行線上共享,對于我來說每次都有新的收獲。”是共享也是輸送,這樣的教研活動讓李娟老師收獲良多。
總校、分校質量統一分析、教學經驗共享只是集團化辦學的一小部分內容,黃陵縣在推進集團化辦學中,各教育集團按照資源共享、教研互動、信息互聯、品牌共創的原則,實行事業發展統一規劃、教育教學統一管理、人權財權統一調配、教育資源統一共享、辦學績效統一評估“五統一”,縮小城鄉校際教育資源差距,把好學校辦在老百姓家門口。按照“五統一”,河西小學教育集團充分發揮優質教育資源的引領、示范和帶動作用,對集團內各校的教學管理、教師隊伍、課程資源、教學活動、設施設備、教師培訓、質量監測和評價激勵進行統一管理,不斷向分校區輸送優質資源,實現優質帶動、優勢互補。河西小學教育集團總校教研主任李春梅說:“除了‘和潤’課堂,我們把335備課策略與分校區共享,實行統一制式的電子備案,將通識教材、獨立備課、集體議課與教師個性化獨立備課有機結合,形成集團備課體系。”
除此之外,河西小學教育集團開展統一的業務培訓,對教師流動、年度考核、評先評優、績效考核等進行統一管理。在質量提升、隊伍建設、落實“雙減”政策以及德育建設等教育教學工作方面,各分校均依據總校計劃并結合各校區實際來制定。
在阿黨校區,孩子們最近都領到一張追夢卡,這是將總校開展的“追夢好少年”評價體系引入了阿黨校區,評價體系涵蓋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大類多個方面的內容,關注孩子們的點滴進步,發掘學生閃光點。“家長和老師通過評價體系能清楚地了解每個學生在學校的特長,以及還需要提升的方面,可以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培養,讓孩子能夠發揮長處,彌補不足。”對這樣的評價體系,河西小學教育集團阿黨校區德育主任馮蒙蒙十分贊賞。
集團內的教師交流輪崗是促進教師資源融合,激發教研活力,提高集團教育教學質量的又一個舉措。楊曉芳老師是從總校交流到阿黨校區的兩名老師之一,已有28年的教齡,教學經驗豐富,和孩子們的互動交流有技巧,在短短的兩周時間里,孩子們就喜歡上了她。“來的時候就想著把自己多年的工作經驗和以及學到的授課理念帶給阿黨校區,在這兩周上課情況來看,阿黨校區的同學表現很棒。”楊曉芳老師說。
資源共享、教研互動、信息互聯、品牌共創,集團化辦學方式開啟了黃陵教育發展的新篇章,各教育集團實行的“五統一”,讓優質教育資源能更多的惠及鄉村學校的孩子們,讓每一個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穩步推進義務教育學校優質均衡發展。“河西小學教育集團積極面對新挑戰、新機遇,通過實施集團內校本培訓、團隊建設、學科組互研等培養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向分校區輸送優秀教師、共享優質資源、專遞優質課堂。利用集團化辦學努力縮小城鄉教育差距,辦好老百姓家門口的學校,促進縣域內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河西小學教育集團總校長彭海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