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深港兩地的全面通關,毗鄰香港的深圳口岸重現蓬勃的生機與活力。“深港‘建’面,歡迎回家”,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積極踐行新金融初心,用“科技性、普惠性、共享性”的服務模式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開啟全新篇章。
“科技金融”服務方便快捷
新金融的科技性需要將金融與現代科技充分結合,提升金融服務能力和效率。據介紹,在全面恢復通關之前,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就針對香港居民的境內金融需求進行了專項調研,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應對通關后香港居民客流高峰。借力金融科技升級智慧柜員機,解決香港客戶無法在自助辦理業務的痛點。依托芯片識別、OCR及MRZ等證件讀取技術,集成了港澳臺證件鑒別、掃描上傳、拍照上傳、自助發卡,以及憑證電子化存儲等多項業務流程,無需填單、無需簽名,流程簡捷、風控嚴密的港客自主、自助交易渠道提升了業務辦理效率。目前該行已在羅湖商業城、福田口岸、深灣壹號等網點上線個人開戶、電子銀行、定期存取、睡眠戶激活等多項功能,關口網點平均每日可遷移70筆港客業務至STM自助辦理,有效縮短了香港客戶辦理業務的等候時間。
“普惠金融”服務觸手可及
新金融的普惠性需要提升金融服務的可得性,讓普通客戶公平享有金融服務的機會。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不斷加強金融服務的普惠性,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據了解,自深港口岸復通以來,往來銀行辦理業務的香港客戶大幅上升,如深圳建行羅湖商業城支行日均客流量達400人。經過持續迭代優化,“智慧柜員機”(STM)已上線450多項功能。為方便香港客戶辦理業務,深圳建行還依托科技賦能,精準分析口岸網點的客群特征和交易習慣 ,“一點一策”定制港客版個性化功能菜單,便于快速定位所辦業務,提升服務香港客戶的便捷性和人性化服務體驗。
“共享金融”服務無處不在
新金融的共享性是指運用金融創新,構建以資源和利益共享為特征的金融模式。深圳建行高度重視客戶體驗,持續優化業務流程提升金融服務的共享性。借助中國建設銀行(亞洲)深度協同,優化見證開戶手續,為客戶帶來便捷體驗;聚焦定期支取等柜面高頻香港客戶常辦業務,通過精簡業務授權流程、增加組合交易業務種類等方式加快辦理速度;采取升級自助設備、臨時提高庫存限額、增加清機頻率、引導客戶提前預約等措施響應香港客戶的取現需求;增加周末營業網點、配備暖心服務專車,充分發揮網點間協同力量緩解口岸網點排隊現象;在“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微信公眾號上線“港客專區”為香港客戶的提供常見業務指引等等,無處不在的暖心舉措為香港客戶帶來貼心的服務感受。
未來,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將持續踐行“金融為民”的初心,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充分應用于跨境金融服務,打造更科技、更智能、更溫暖的銀行服務新模式,以科技力量與深圳市民攜手共創港客服務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