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印度公司對印度執法機構扣押其約6.8億美元資產的申訴,近日被印度法院駁回。對此,小米稱,正在研究此事,等待書面命令,“我們想重申,我們在印度的業務符合所有當地法律法規”。自2020年以來,中國企業面臨著印度當局越來越多的審查。小米在印度的最新遭遇,讓多家中企意識到,在印經營可能將面臨更困難的局面。
27日,印度蘭迪律師事務所創始人之一、深圳蘭迪律師事務所海外投資業務部負責人黃雪杉表示,小米資產屬于被凍結的狀態,目前案件仍在審理,最終判決結果仍未確定,還不清楚小米是否能夠恢復被凍結的資產。
對于小米最新遭遇的打壓,長期在印度為手機做配套服務的三富工程印度私人有限公司董事長嚴瀟瀟表示,印度這樣無理打壓在印中資企業已經見怪不怪,但該做的生意還是要做。根據嚴瀟瀟觀察,目前留在印度的中資企業主要是“果鏈”上企業,“不少企業都離開了”。
中印越電子(手機)企業協會秘書長楊述成表示,在印度中國企業很大部分處于虧損狀態,用國內資金輸血。目前在印度中資企業多集中在重資產領域,也有包括阿里巴巴等輕資產企業保留部分股份。面對印度政府對小米等中企的打壓,為了保存現有市場份額和確保先期投入的收益,這些中國企業艱難維持在印度的運營。
小米于2014年開始在印度開展業務。根據分析機構Canalys報告顯示,2023年一季度印度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為3060萬部,同比下降20%。其中,小米下滑到第四位,出貨量為500萬部,蟬聯20個季度的銷量榜首被韓國三星奪走。
手機行業只是印度打壓中企的一個縮影。據路透社報道,由于2020年中印兩國邊境沖突后的政治緊張局勢,許多中國公司難以在印度開展業務。自那以后,印度以安全擔憂為由,禁止了300多個中國應用程序,包括TikTok等,并收緊了對在印度投資的中國公司的管控。
利用稅收和法律合規等方式打壓中企,是印度官方近些年慣用的手段。根據印度媒體的報道,近兩年,至少有500家中國企業遭遇了印度的稅務和合規性普查。此外,簽證也被印度官方拿來做文章。多位在印度的中資企業負責人表示,近兩年印度幾乎完全暫停了中國赴印簽證的發放。這讓中資企業管理層無法更換,部分企業破產,部分企業陷入癱瘓狀態。
實際上,印度與外國企業發生齟齬不限于中企。據《印度斯坦時報》報道,英國移動電話運營商沃達豐集團于2020年9月贏得一場針對印度政府的關于20億美元稅收糾紛的國際仲裁案。海牙國際仲裁法庭裁定,印度對沃達豐征收稅款違反了印度和英國之間的投資協議。
黃雪杉表示,沃達豐是個很好的例子。這些外企大多通過法律和政治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有些成功翻盤,有些則失敗收場。至于小米成功翻盤的可能性,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如果小米確實沒有違反印度法律,那么通過法律途徑爭取自己的權益是有可能成功的。
印度《德干先驅報》稱,在印度總理莫迪敦促跨國公司在當地設廠發展“印度制造”多年后,這個亞洲第三大經濟體正看到許多外國公司放棄在印度的投資。2014年至2021年11月期間,共有2783家在印度擁有注冊辦事處或子公司的外國公司,關閉了在該國的業務。
復旦大學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表示,自新冠疫情以來,印度持續打壓中國企業,出臺系列政策,替代中國和脫鉤中國。但從兩國這幾年的經貿總額來看,印度越脫鉤,兩國經貿總額越呈現上升勢頭,印度貿易逆差越大。這表明,中國市場規模大,印度無論是工業化進程還是經濟發展,都離不開中國市場,合作才是正道。
(來源:環球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