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銀行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創新“富民貸”信用貸款產品,額度最高20萬元,期限長達5年,執行優惠利率。圖為農業銀行貴州分行支持當地茶農生產場景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農業銀行把金融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放在突出位置,聚焦832個脫貧縣和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穩定優化金融幫扶政策,持續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加強產品創新和科技賦能,提升金融幫扶質效,有力支持脫貧縣加快發展和脫貧群眾增收致富。
信貸支持更加有力
推動脫貧縣走上鄉村振興新路子
農業銀行圍繞脫貧人口、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等重點領域,以及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革命老區等重點區域,持續加大信貸投放。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在832個脫貧縣貸款余額1.69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253億元,增速15.4%。
傾斜支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發展。出臺專項支持政策,在放寬貸款條件、創新擔保方式、實行優惠利率、減免服務收費、加強渠道建設、實行盡職免責等方面制定21項工作措施,最大限度傾斜支持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對重點幫扶縣新發放貸款實行優惠的FTP價格,并根據重點幫扶縣貸款利率執行情況,實施差異化激勵。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在重點幫扶縣貸款余額3149億元,增速18.0%。
重點支持脫貧地區特色產業發展。積極幫扶脫貧縣發展特色產業,延伸涉農產業鏈價值鏈,推動建立產業帶動脫貧人口增收致富的利益聯結機制,增強內生發展動力。在云南,創新推出“七彩云南·普洱貸”系列產品,全力支持云南普洱茶全產業鏈發展,輻射帶動8000余戶脫貧戶發展生產。在四川,圍繞涼山地區的苦蕎、臍橙,甘孜地區的青稞、牦牛,阿壩地區的旅游等特色產業,共投放產業貸款112.7億元。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在脫貧地區鄉村產業貸款余額達2768億元,增速18.2%。獨家中標中央企業鄉村產業投資基金托管行,為國投集團下屬央企鄉村產業基金新設影響力種業產業基金提供基本賬戶、托管賬戶和募集資金專戶服務。與全國工商聯合作,開展“金融服務進民企”“金融服務萬企興萬村”等專項活動,為5.1萬家民營企業提供金融支持。
持續強化鄉村建設服務創新。創新推出“鄉村人居環境貸”產品,支持農村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農村廁所革命等領域建設,成為國家《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方案》出臺后,首家推出專項信貸產品的商業銀行。圍繞易地搬遷安置區建設及搬遷居民金融服務需求,創新易地搬遷安置貸款產品,為安置點社區設立物理網點和自助銀行,積極做好脫貧地區易地搬遷服務“后半篇文章”。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領域貸款余額535億元,較年初增長15.8%。農行貴州分行“易扶資產貸”產品有效支持搬遷安置點扶貧車間、農產品市場等公共服務和產業設施建設,惠及8.4萬搬遷人口。獨家主承銷南方電網鄉村振興債券30億元、發放固定資產貸款10億元用于南方五省農村電網改造,為華能瀾滄江牽頭承銷全國首單“可持續掛鉤+鄉村振興+碳中和債”永續中票,為脫貧地區電源電網建設提供綜合金融服務。
金融創新更加有力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形成新優勢
農業銀行充分發揮大型商業銀行創新優勢和科技優勢,因地制宜創新推廣脫貧特色金融產品,通過金融場景建設賦能農業農村發展。截至2022年末,共在脫貧地區設立“三農”產品創新基地39個,“三農”專屬信貸產品總數達273項。
創新“富民貸”產品支持富民興業。根據脫貧地區區位、產業實際,因地制宜創新推出助業脫貧貸、農權脫貧貸、土地托管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等產品。與國家鄉村振興局合作,創新“富民貸”信用貸款產品,額度最高20萬元,期限最長可達5年,執行優惠利率,并推動政府建立增信機制,解決脫貧群眾發展生產經營的資金難題。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富民貸”推出僅一年兩個月時間,貸款余額達116億元,支持15萬農戶發展生產經營,已覆蓋全部832個脫貧縣、644個重點革命老區縣及新疆、西藏、寧夏整區。
推廣“惠農e貸”等線上融資產品提升服務質效。為解決脫貧地區群眾距離遠、信息缺乏問題,農業銀行將傳統農戶貸款產品搬到線上,積極開展農戶信息建檔并推廣“惠農e貸”線上農戶貸款產品。農民通過一部手機就能完成自助申貸、用貸、還貸。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惠農e貸”余額7477億元,惠及452萬農戶。針對農村抵押難問題,創新推出“智慧畜牧貸”產品,通過“物聯網監管+動產抵押”,實現活畜抵押的可抵可控,將“資源變資產”“資產變資金”,實現了資金精準投放、農業高產高效、農民穩定增收的良性循環。與中國殘聯合作,共同創新“殘聯線上推薦,農行上門辦貸”模式,為有勞動意愿和貸款需求的殘疾人及助殘致富帶頭人提供信貸支持。
持續創新數字鄉村金融服務。圍繞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基層治理、農業社會化服務等高頻場景,創新推出“三資”管理、鄉鎮治理、智慧畜牧、貸款客戶推薦、農業生產托管5類涉農特色場景金融服務,利用數字化手段助力解決縣域農村各類主體經營管理痛點。截至2022年末,農業銀行“三資”管理平臺已在1488個縣(區)上線使用,覆蓋14.8萬個行政村;鄉鎮治理場景在1800多個鄉鎮落地使用,為數萬名鄉鎮工作人員提供線上辦公、網格管理等服務。在四川畢棚溝景區上線“智慧景區管理平臺”,為游客和商戶提供票務預訂、租賃管理、支付結算等多項金融服務,滿足景區多元化金融需求,助力帶動景區周邊2000余戶商戶持續增收。
創新渠道服務解決脫貧群眾服務難問題。根據脫貧地區地域廣、距離遠等實際情況,農業銀行以網點為陣地,推進“惠農通”服務點建設升級,探索移動金融服務模式,打通脫貧地區金融服務末梢。截至2022年末,在832個脫貧縣設立物理網點3774個,設立“惠農通”服務點7.84萬個,配置具有“一站式”服務功能的移動金融服務車71臺,語音及線上客服全年累計服務“三農”客戶4600多萬人次。結合脫貧群眾實際需要,在脫貧地區網點服務終端研發推出指紋簽名和少數民族語音文字導航等功能,讓脫貧地區群眾切實感受到有溫度的金融服務。
綜合幫扶更加有力
助力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
推動定點幫扶工作邁上新臺階。農業銀行加大資金幫扶、人才幫扶、招商引資、消費幫扶力度,2022年以來在河北饒陽、河北武強、貴州黃平、重慶秀山4個定點幫扶縣投入信貸幫扶資金49.5億元,投入無償幫扶資金5994萬元,幫助引進幫扶資金3.6億元。為4個定點縣制作招商引資短視頻,在央視新聞頻道、農業農村頻道播放,積極為定點縣招商引資。通過無償捐贈、廣告宣傳等方式,引進幫扶項目15個,招商引資金額5.8億元。2022年組織開展金融支農產品、“金穗扶智”、鄉村振興專題等系列培訓,累計培訓定點縣基層干部、鄉村振興帶頭人、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共9.1萬人次。在黃平縣、秀山縣設立清華大學鄉村振興遠程教學站,打造“云課堂”,提升對鄉村振興干部、致富帶頭人、農村技術人才的培訓質效。
創新開展消費幫扶取得積極成效。通過創新舉辦電商銷售大賽、優化興農商城管理運營、開展消費幫扶愛心卡優惠活動、組建“愛心購”團購群等多種方式,推動農行員工和廣大客戶共同開展消費幫扶。2022年,農業銀行幫助銷售和直接購買脫貧地區農副產品14億元。在天津,積極做好消費幫扶服務平臺運營推廣,拓展31萬名客戶參與消費幫扶,累計幫助銷售農產品2億元,被國家發改委評為“2022年全國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優秀典型案例”。
助力東西部行協作取得新進展。主動對接融入政府東西部協作安排,農業銀行東部一級分行2022年向西部協作地區引進項目70個,為43個政府協作項目配套提供13億元融資支持和綜合金融服務。深入實施“雙百”干部人才結對幫扶計劃,東部發達地區110家一級支行與中西部地區110家縣支行一對一精準結對幫扶。上線“農銀智慧招投”服務平臺,為6省16縣(市)建設鄉村振興專區,通過線上招商投資信息撮合及配套服務,助力解決政企“招商難”“投資難”等問題,已在浙江、四川、山東、貴州等地實現項目撮合落地。
建立鄉村振興人才幫扶新模式。鼓勵引導人才到鄉村振興一線干事創業,加大鄉村振興干部人才選拔培養,確保有專門資源、專門機構、專門人員服務“三農”。適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實施“金融人才駐縣幫鎮扶村富民行動”,探索系統化、規模化、常態化選派幫扶干部新模式,共派出鄉村振興幫扶干部近4000人,其中160個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共選派幫扶干部331人,實現重點幫扶縣全覆蓋,有效推進縣域農村地區“融資”和“融智”相結合。
農業銀行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工作,得到社會各界廣泛認可。首創的“黨建引領農戶信用貸款模式”和“創新金融服務模式 支持脫貧地區發展”分別入選農業農村部“金融支農八大創新模式”“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十大典型案例”。定點幫扶饒陽縣、黃平縣典型案例榮獲“第三屆全球減貧案例征集活動”最佳減貧案例。
下一步,農業銀行將緊扣服務鄉村振興領軍銀行戰略定位,全力服務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糧食安全、鄉村產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等重點任務,以高質量金融供給更好滿足“三農”發展需求,努力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