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普安縣江西坡鎮可謂是一年四季皆具特色:春天新茶吐芳,夏季桃李滿園,秋季黃橙掛枝,冬天也是生機勃勃,育孕生機與希望。居住在這里的村民,靠山吃山,打起綠色產業牌,通過種植經果林、早熟蔬菜、茶葉等經濟作物,幫助群眾增收致富,一路奔上小康路。
“投桃抱李”綠了山區富了民眾
紅透了的武昌桃。
“我家現在還有貸款20萬元,再奮頭兩年就可以還清了。”胡道權的妻子沈吉珍在桃林里正摘著紅透了的武昌桃。她摘了兩個遞給我們,“你嘗嘗,甜得很!”沈吉珍介紹,自2016年起,他家就開始種桃樹和培育李子樹苗,期間陸續得到普安農商銀行的信貸支持,累計貸款40萬元。
勤奮好學的胡道權,是普安縣江西鎮中心村祭山樹組的村民,早些年在外打工漂泊,雖也能養家糊口,但始終也富不起來。他思念一轉,想利用自己的20多畝山地,發展經果林種植。最初,利用自家門前的3畝地種上武昌桃,第二年開了花結了果,一家人喜出望外,心中充滿著希望。
胡道權的妻子沈吉珍采摘桃子。
“果雖然不多,但味道特別甜,村里人都來嘗,當年賣得萬把塊錢。” 光種桃可不行,蜂糖李的價格比這個還高。初嘗甜頭的胡道權靈機一動,打起了種植蜂糖李的主意。
“我家主要培育李子樹苗,現在可直接賣的就有12萬株。”沈吉珍說,冬天把無用的桃核種在土里,來年春天出苗,第二年請專業師傅來嫁接成蜂糖李,成活一年后直接賣苗,1株苗3塊錢,周期短,回收快。“去年單賣李樹苗就得15萬元。”
龍昌林的小洋樓。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會把握商機的胡道權,“投桃報李”成了首批經果林種植的典型,鄰居們也紛紛效仿。經過幾年的發展,該村逐漸變成“春色滿園關不住,夏來果實甜如蜜”的經果林區。
“李子有財”蓋了洋房喜結良緣
說起酒來,似乎與李子不在一個航道。
普安縣江西坡鎮王家莊組的龍昌林,通過6年時間完成了“酒體設計師”到“李子種植大王”的華麗蛻變。
曾經在貴州醇酒廠工作的龍昌林,勤學好問,逐步掌握了釀酒技術,還取得了四川省天府名優酒研究中心的“酒體設計師”資格。因家庭的變故,放棄了酒廠優越的工作,回到老家照顧年邁的父親,他一邊建起小酒房釀酒,一邊利用自家的30多畝地種上了蜂糖李。如今已是李樹成林,碩果滿枝,一派豐收的田園景象。
即將成熟的蜂糖李。
“再過一周,蜂糖李就可以上市了。”龍昌林指著沉甸甸的李子林說,去年賣李子純收入9萬多元,今年結得多,收入不會低于這個數。
據龍昌林介紹,當年從酒廠回來后,因家事花光了所有的錢,家境一度陷入困境。好在普安農商銀行的幫助下,自己振作精神,鼓起勇氣,建起了自己的釀酒房,后來又不斷地得到農商行的支持,30多畝地陸續種上了李子樹,逐年豐產,才有了今天的收成。
普安農商銀行到果園了情況。
“這棟樓去年剛建完,錢也花光了。打算今年賣了李子,把房子裝修好,把女朋友娶回家好好過日子,人家催得緊,叫我趕緊裝修房子好結婚。”龍昌林指著旁邊兩層小洋樓,話里盡是責任與擔當,眼里充滿幸福與希望。
“綠色信貸”助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隨著國發2文件的出臺,綠色發展、綠色經濟再次被提上日程,為貴州改革發展帶來了新機遇,為金融機構轉型發展指明了新方向。
普安農商銀行緊緊圍繞綠色發展這一理念,強化黨建引領,在深耕“三農”沃土,優化金融服務,創新金融產品上,著力于“綠色”二字,始終把綠色產業、綠色經濟放在信貸調結構、聚焦產業的支點上,通過“茶園貸”等綠色信貸品種,將信貸“活水”普惠于民,為“綠水青山”施策,為“金山銀山”護航。
普安農商銀行江西坡支行到果園了解情況。
據統計,近3年來,普安農商銀行共投放綠色信貸8000余萬元種植桃樹、李樹、百香果、蜜柚、核桃等原生態經果林,為700余戶農戶增收致富提供了資金保障,為綠水青山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