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是鄧飛一個人在工行軟件開發中心金橋園區獨自度過的第18天。
鄧飛是誰?
他是工行軟件開發中心的一名普通員工。
3月27日晚10:00,鄧飛得到通知,上海將從3月28日開始實施浦東、浦西分批次封控管理,位于浦東的軟件開發中心金橋園區也在封控管理范圍內。雖然是周日假期,但是鄧飛豪不猶豫,主動請纓,毅然決然的深夜逆行,爭分奪秒,只為在正式封控之前趕到園區進行保障工作,因為他知道,那里有關系著員工遠程辦公網絡的機房。
3月28日凌晨1:30,鄧飛風塵仆仆趕到單位,開始了一個人在園區的生活。為保障安全,根據防疫要求,鄧飛從那天起,便駐扎在了機房,吃飯、睡覺、工作全都在機房里。
機房是網絡通信的“心臟”,涉及網絡、云平臺、服務器、基礎設施(電力、空調)等不同的技術領域,同時監控技術對人員的專業能力要求也非常高。為了保障機房內600多臺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的安全運行以及各種創新研發項目的順利開展,鄧飛開啟了“全能”模式。
網絡團隊遠程實施的網絡變更,鄧飛一個人在現場驗證;研究團隊遠程開展的評測項目,鄧飛一個人在現場部署;運維團隊遠程擴容的云資源池,鄧飛一個人在現場上架……是的,在這里,他是一個人在戰斗,陪伴他的只有機房的熱風和轟鳴的設備。但也不是,在這里,他并不只是一個人在戰斗,在他身后還有工行強大的技術支撐團隊。
“一個人的日子確實難熬,機房待一天腦瓜子嗡嗡的,但是享受一個人的園區應該是我這輩子最‘ 豪華’的禮遇了”,鄧飛調侃式的向同事敘述著獨守機房、獨守園區的日子。面對領導和同事們每天“潮水般”的關心時,他說:“既來之,則安之,我是一名黨員,關鍵時候要挺身而出,要以積極的態度獨自承擔肩上的責任。請組織相信我,封控期間,我做好了一直留守值班的準備,也期待疫情早日散去,和大家重聚在園區!”
鄧飛,好樣的!你的堅守,是這個四月里最美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