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券商賣方研究的江湖歷來是為行業奉獻談資的重點。
作為金融中心,眾多券商分析師位于上海。疫情之下,券商分析師的工作和平時必然大不相同。除了無法進行線下交流,只能借助強大的互聯網進行線上路演外,券商分析師關注的內容也與以往有所不同。
4月17日晚間,浙商證券研究所在微信視頻號上直播了一場線上公益講座,主要內容是親子健康。而自上周起,浙商研究已持續更新居家親子運動系列指南。親子運動系列指南與直播預告均被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在其微信公眾號上轉發。
各大券商疫情相關內容花式輸出
根據直播預告,本次浙商證券研究所的親子健康直播邀請了少兒運動專家Big Joe(牛牛成長聯合創始人)做客,主要圍繞激發運動興趣、改善不良體態、把握長高關鍵等家長熱議話題,根據少兒在不同階段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質,給予科學高效的解決方案,讓孩子以積極的心態、良好的身體對抗疫情、茁壯成長。
該直播時間為4月17日晚間7點至8點半,觀看人并不算多,截至20:05分,共有848人看過,但有2072次點贊。
值得一提的是,在直播之前,4月17日白天,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在其微信公眾號“李超宏觀研究與資產配置 ”上匯總轉發了《浙商研究親子運動系列》,共計七篇,分為客廳游戲、春季長高、專注力訓練、極速燃脂、跳繩技巧、核心力量、體態改善等。除了文字說明,還配有不少短視頻指導。
“實在太能玩了”,某位不在上海的券商人士評價道。她想了一想又說:“不過,任澤平都能當情感博主、雞湯作家,浙商研究搞點親子游戲也沒啥,只是不要本末倒置就行。”
除了浙商證券,不少券商研究所在疫情之下也是各種花式內容輸出。
4月15日,東吳證券零售團隊邀請某陸家嘴一線跑腿小哥舉辦了一場電話會,就目前跑腿小哥的工作、生活、收入的相關狀況進行了交流。一些參與上述電話會的機構人士在收聽完畢后,連夜在朋友圈發布了感想,對跑腿小哥目前的工作狀態表達了自己的敬意。
同一天,海通證券也搞了一場名為“搶菜攻略”的直播,講解新鮮蔬菜如何訂購。
此外,最近有消息稱,某券商的分析師因為核酸檢測陽性被送入了上海某地的方艙醫院隔離。為了滿足市場對方艙醫院內部情況的“好奇心”,該分析師甚至舉辦了一場方艙內部的網絡路演。
2021年券商實現分倉傭金220億
前十名占比45%
券商研究有關疫情的各種花式內容輸出除了增添了談資之外,也引發了市場對行業關于傭金分倉收入激烈競爭的再次關注。
根據Wind資訊統計數據,2021年,券商基金分倉股票成交額約28萬億元,同比增長59.53%;券商在2021年共實現220.15億元基金分倉傭金收入,同比增長59.75%。
但在220億的蛋糕中,馬太效應仍然十分明顯。排名前十的券商合計實現分倉傭金收入99.52億元,占比高達45.21%。排名居首的是中信證券,分倉傭金達到16.67億元,同比增長57.78%;長江證券和廣發證券分別為11.81億元和11.55億元,排名在伯仲之間。
即使能進入前二十俱樂部,分化也十分巨大——排名第二十的中國銀河2021年分倉傭金收入為4.67億元,僅相當于冠軍中信證券的約四分之一。
但中小券商在研究方面正在加大投入,加入日益激烈的“內卷”大軍。
如上述親子活動的主角浙商證券2021年實現分倉傭金收入3.63億元,排名第25位,同比增長169.87%。浙商證券研究所還提出了宏偉目標:“爭取辦成一家令人尊敬、市場前五的頭部券商研究所”(引自其微信公眾號文章)。雖然處于疫情之中,但公司還在3月28日發了招聘海報,表示目前人員近200人,計劃1~2年內擴充至250至300人的規模。
百余家證券公司,數以千計的分析師和研究員,都想力爭上游,都想躋身前五甚至第一。當默默無聞的后起之秀躋身前五,則必然有曾經的風云人物退出舞臺。
那么,如何看待券商研究在疫情下內容輸出方面的“腦洞大開”呢?
長江證券總裁劉元瑞在執掌公司之前,多年從事鋼鐵行業研究,最終贏得新財富白金分析師榮譽。2021年長江證券能在激烈的分倉傭金競爭中獲得僅次于中信的成績,與這位深諳研究之道的總裁有著密切關系。
任職總裁后,他在某次接受采訪時曾說,研究業務博大精深,行業雖冷熱有別,但核心在于為市場提供有價值、有深度的研究成果。而且賣方研究是一個非常容易讓人產生焦慮的行業,每天都要想辦法輸出增量信息,接受客戶檢驗,獲得市場認可。而來自買方的壓力是家常便飯,每當遇到冷眼,他堅信“沒有所謂失敗,只是不同回應”。之后會主動聯系客戶,不斷創造溝通機會,坦率真誠地尋求反饋,逐步破除客戶心理上的堅冰。
能做到白金分析師甚至之后走上公司最高管理崗的,畢竟少之又少。劉元瑞的經歷對仍在從事券商賣方研究的分析師來說,可以是心靈雞湯,也可以是目標榜樣。而回到疫情下的券商研究來說,記者認為:這是一段非常時期,在滬的券商分析師居家也好公司值班也好,和2500萬上海市民一樣,都可能面臨搶菜難、買藥難等問題。
他們輸出的那些與疫情有關的內容,不管目的是否帶有導流或刷存在感的成分,但也仍然可能為一些處于封控中的買方機構、投資者們帶去有用信息。就像是上面那位不在上海的券商人士所述,“只要不忘了研究的本職工作就行”。
因為研究也不僅僅是只該沉浸在經濟金融、宏大敘事中,還應包括柴米油鹽等民生需求,正是每個人需要的一餐一飯、一蔬一食,構成了我們見到的經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