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晚,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2月15日公司董事會會議通過議案,同意終止公司2021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上市公司表示,終止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是結合公司實際經營情況及公司發展規劃做出的審慎決策,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與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
記者注意到,這已經是長園集團近10年來第三次定增失敗。
長園集團終止定增
公告顯示,2021年2月25日長園集團臨時股東大會通過議案,同意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9.01億元,用于投資消費類電子智能檢測設備擴建項目、半導體貼裝及檢測設備擴建項目等項目。截至2022年2月15日,公司尚未向中國證監會提交相關申請材料。
為何終止增發?長園集團表示,公司綜合考慮經營情況、公司發展戰略等諸多因素,經與中介機構認真研究論證,最終決定終止增發。公司獨立董事也同意終止增發并表示,本次終止增發經過審慎決策,不會對公司造成不利影響且不存在損害公司及股東,特別是中小股東利益的情形。
記者注意到,這已經是長園集團近10年來第三次增發失敗了。信息顯示,2013年10月,長園集團擬向為創東方擬籌建和管理的股權投資基金,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核心人員(不包括發行人監事)非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為1.5億股。當年12月16日,長園集團收到證監會《行政許可申請終止審查通知書》,證監會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許可實施程序規定》第二十條的有關規定,終止對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申請文件的審查。
2016年2月5日,長園集團披露2016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草案),擬非公開發行數量不超過6514.66萬股股票,發行對象為包括公司股東深圳市沃爾核材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不超過十名(含十名)特定對象。2017年3月14日,長園集團發布公告稱其終止增發并申請撤回相關文件。公司表示由于相關決議有效期已經屆滿,綜合考慮目前資本市場環境、融資時機、監管政策要求以及公司業務發展規劃等諸多因素,公司決定撤回申請。
公司近年業績低迷
長園集團在終止第三次增發的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活動正常,公司將進一步實行產業聚焦,實施以智能電網設備系統及能源科技裝備和技術服務為主,消費類電子智能裝備為輔的“新一主一輔”發展戰略。本次終止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事項不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與業務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及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2022年1月29日,長園集團發布業績預虧公告,公司表示2021年業績預虧的主要原因包括智能裝備板塊營業收入有所下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資產減值和投資者索賠訴訟賠償四個方面。
公告顯示,2021年度公司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5億元至-8.8億元,預計2021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12.6億元至-10億元,同時公司上一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3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1.04億元。
記者翻閱了長園集團2017年至2020年的年報。2017年至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71.31億元、71.37億元、64.15億元、61.8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為-0.74億元、1.12億元、-8.77億元、1.31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分別為-6.3億元、-11.9億元、-5.81億元、1.04億元。
2020年年報顯示,長園集團主營業務為智能電網設備與能源互聯網技術服務、消費類電子及其他領域智能設備、與電動汽車相關材料及其他功能材料,分別占比59.55%、37.67%、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