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浦東開發開放同行,與資本市場同行,大眾公用趕上了好時代。下一個30年,我們將乘著更大的時代東風,展開公用事業和創投兩個翅膀,奮力向前。”楊國平說。
1991年12月7日,星期六。這天晚上,上海虹口體育場、江灣體育場、七寶體育場陸續排起了長隊,人們搓手跺腳,在寒風中等待著天明,因為第二天早上8點這里將發放“浦東大眾”的購股券。
由于排隊的人太多,購股券發放時間提前到了7日晚上。盡管如此,江灣體育場的鐵門前還是出現了擁擠。
在市民對新鮮事物的熱情中,浦東大眾成立。“爭先”的精神就此深深烙印在這家公司的內心深處,無論后來更名為大眾科創還是大眾公用,都激勵著一批又一批“大眾人”勇立潮頭。
“上市初期,我和王石受邀去北京,向監管部門匯報改革歷程。當時,王石已經開始登山,我就開玩笑說,上市沒有頂,要一直努力,做資本市場的常青樹。轉眼30年過去了,我們做到了。”大眾公用董事長楊國平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說。
30年來,楊國平帶領著大眾公用,多次“領先”將愛國敬業、服務社會、創業創新的企業家精神落到實處。他們引領市場之先,用市場化手段為市民辦實事,從被稱為“紅色旋風”的大眾出租車,到探索公用事業市場化發展的大眾燃氣、翔殷路隧道,把市民的需求放在發展的首位;他們引領改革之先,成為全國首家股份制出租車公司、A股首個上市公司之間的重組案例,分紅、內控等標準更是走在市場前列;他們引領時代之先,30年前為浦東開發開放揮灑汗水,如今深耕多年的創投業務正為上海建設全球科創中心添磚加瓦。
“與浦東開發開放同行,與資本市場同行,大眾公用趕上了好時代。下一個30年,我們將乘著更大的時代東風,展開公用事業和創投兩個翅膀,奮力向前。”楊國平說。
先行先試有闖勁
“沒有改革開放和浦東開發開放,就沒有今天的大眾。”回顧大眾公用發展歷史,楊國平動情地說。
楊國平此言不虛。開發開放初期,浦東一片農田,如今位于陸家嘴金融城核心區的“銀城中路”,當年叫“爛泥渡路”。有一首民謠這樣唱道:“黃浦江邊有個爛泥渡,爛泥渡路邊有個爛泥渡鎮,行人路過,沒有好衣褲。”
那時的浦東,沒有出租汽車公司,而浦西的出租車都不愿去浦東,去浦東的車費單程要算來回。
為了更好地支持浦東開發開放,大眾公用的前身——浦東大眾應運而生,人員從大眾出租分流而來,車輛僅有100輛,只在浦東服務乘客。就這樣,浦東大眾蹣跚起步了。
如果僅將浦東大眾視作大眾出租的“浦東分部”,那顯然是小看了這次“跨江之旅”。
彼時,浦東大眾的設立,一方面是為了支持浦東開發開放,另一方面是在浦東進行股份制試點,探索成立出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股份制改革后的首批上市企業,大眾公用是改革的實踐者。”楊國平說。
1991年12月,由大眾出租汽車公司牽頭,聯合上海市煤氣公司、浦東交通銀行、申華實業發起組建了上海市浦東大眾出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這是全國出租汽車行業的首家股份制企業,也是浦東新區成立后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作為全國第一家出租汽車股份制企業,公司籌建于1991年7月。當時的浦東大眾,注冊資本僅1400萬元,職工200多名,主營業務收入1760萬元,利潤總額905.35萬元,每股凈資產3.01元。新股發行也是采用當時的發售預約單的方式,即限量發行,屬于典型的后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楊國平告訴記者。
正是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改革精神,令市民對浦東大眾的購股券異常追捧。
浦東大眾股份制成功后,不僅解決了大眾公司面臨的資金難題,而且當月投產,當月盈利。1992年5月19日,經上海市建委批復同意,大眾出租汽車公司整體進行股份制試點,先后發行了B股和A股,并著手創建一種全新的企業制度。
“大眾公用是我國證券市場上上市公司的一個縮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企業在經濟體制改革中,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楊國平說。
“敢闖敢試、先行先試”八個字,對大眾公用的影響是深遠的。1999年,大眾公用(原浦東大眾)向大眾交通(原大眾出租)定向擴股重組,大眾公用以部分經營性資產認購大眾交通的股份并進行業務整合,開創了A股兩家上市公司之間重組的先河。
通過重組,大眾公用持有大眾交通20.76%的股權,成為后者的第一大股東。大眾公用出租汽車業務全部歸并于大眾交通,大眾公用的主營業務則逐步轉向公用事業基礎設施方向的投資。
“我與楊總大約在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相識于上海青年企業家協會。當時,老百姓出行難、打車難,時任市長朱镕基希望改變這種現象,要成立一個新的出租車公司。朱镕基題詞‘紅色旋風’,就是后來命名的大眾出租,由楊總擔任總經理。楊總是一位非常有進取精神的企業家,在出租車行業里成立了第一家股份制公司,不僅發行了A股、B股,后來還進行了整合,即現在的大眾公用。”證券界元老級人物闞治東告訴記者。
楊國平說,在國家改革開放方針指引下,大眾公用能夠堅定信念、抓住機遇、踏準節拍、勇于開拓,努力取得好成績。其中最大的收獲是,在股份制運作的探索與實踐中學到了許多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品嘗到了在股份制探索過程中的酸甜苦辣及成功的喜悅。
以人為本有擔當
一家從事公用事業的公司名叫“大眾”,可以說再貼切不過了。對楊國平來說,“大眾”二字有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大眾的‘眾’,靠股東、員工、顧客三個‘人’的支持才構成了‘眾’。股東利益永遠放在第一位,員工是企業的寶貴資產,顧客是上帝,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衣食父母。”楊國平說。
30年間,大眾公用從交通運輸業起步,逐步擴展至燃氣、水務,甚至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成為當之無愧的公用事業龍頭公司,其中每一次擴展跨越,都是“大眾人”敢闖敢試的精神驅動與市場化改革的有效實踐。
2001年,燃氣行業因普遍虧損而不被外界看好,大眾公用反其道而行之,與上海市政資產經營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對原上海燃氣市南銷售有限公司進行整體改制,成立了上海大眾燃氣有限公司,注冊資本8億元,公司占50%股份。
進入燃氣行業后,大眾公用選擇用市場化手段解決長期以來的虧損問題,通過潛心經營、提質增效,燃氣業務很快就甩掉虧損的“帽子”,實現了數千萬元的盈利。
此后,公司相繼投資了上海大眾燃氣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南昌市燃氣有限公司、南通大眾燃氣有限公司、上海崇明大眾燃氣有限公司等,極大地拓展了發展空間。目前,大眾公用在全國范圍內擁有燃氣地下管網總長達5380公里,燃氣用戶已經達到175萬戶。
在燃氣領域嘗到“甜頭”后,大眾公用又將業務擴展至水務、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
2004年7月,大眾公用投資近10億元建設上海黃浦江翔殷路越江隧道。彼時,該工程創下了國內直徑最大、長度最長的盾構法公路隧道紀錄,也是唯一東西貫穿并跨越浦西和浦東快速道路的重要樞紐。2005年建成通車后,大眾公用擁有其25年的經營權。
2007年3月,大眾公用又斥資1.22億元受讓了上海嘉定新城污水處理廠所轄原水質凈化二廠一期工程的全部資產。經過不斷擴建,該項目日處理污水達17.5萬噸。
能夠把公用事業運營好,離不開一支有凝聚力、戰斗力的隊伍。“眾”中的一個“人”,就是與楊國平一起奮斗的員工。
以人為本是楊國平經營企業的理念。作為公司第一批老股東之一,從上市伊始,楊國平就鼓勵公司高管、骨干員工持有公司股份,提倡員工持有兩證,即員工證和股權證。他要求員工持股不是做短期的買進賣出,而是中長期持有。
楊國平說,盡管目前市場形勢不佳,但公司仍在考慮適時實施高管增持,使高管的利益和股東利益更加趨于一致,以增強股東的持股信心。大眾公用在高管持股上一直有著比現行法規更嚴格的規定,即只要還在崗位上,高管持有的股票就不能賣,只有在離職半年后才可以拋售。
員工有干勁,客戶體驗好,股東的利益自然能保證。上市至今,大眾公用累計分紅20次,合計分紅金額高達20.95億元,其中2010年至今的11年,公司更是每年都分紅。
與時偕行有前景
今年9月,《上海市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十四五”規劃》發布。《規劃》提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正處于從形成基本框架體系向實現功能全面升級的新階段。
盡管身處公用事業,但緊貼時代脈搏的大眾公用早就布局了創投板塊。據悉,大眾公用通過4個創投平臺開展創投業務,分別是深創投、華璨基金、興燁創投和大成匯彩。
其中,深創投是全球頂尖的創投平臺。截至10月31日,深創投管理各類資金總規模4236 億元,資產管理規模位居行業前列;已投資企業1100余家,數量位居國內創投行業第一位。自2000年收獲首家上市公司以來,深創投迄今已有200家投資企業分別在全球17個資本市場上市。
闞治東回憶道,深創投創立時,深圳市對于其股東要求非常高。“我把楊國平的簡歷給到市領導,一看是上海優秀青年企業家、全國十大杰出青年企業家之一,市領導一下子就相中了。從此,楊總伴隨著我們創投行業走了20余年。”
除了深創投以外,大眾公用入伙其他創投平臺儲備項目亦有過硬的質量,近年來保持有序上市及退出的節奏。如2021年上半年,大成匯彩所投資的華海清科順利過會科創板IPO。
此外,大眾公用通過增資參股專項基金,提升公司的投資盈利能力;同時強化投后管理,推動已投項目登陸資本市場,促進項目及時退出,提升投資資金的運用效率并創造均衡的投資收益。2021年上半年,公司對上海華璨增加投資,持股比例至48.19%;對大成匯彩增資,持股比例達50%。
“以公用事業為基礎,再用創業投資來提升公司內在價值,這就是公司自轉型以來一直遵循的發展路線。”楊國平對于這一經營理念做了進一步的詮釋:公司主要通過“1+1”的模式來做大做強,前一個“1”是公用事業,盈利好,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現金流;后一個“1”是創業投資,能為公司帶來高額回報,也是公司得以跳躍式發展的必由之路。
楊國平進一步表示,創業投資看中的是未來,一方面可以分享中小企業高增長的果實,另一方面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司價值。為了控制或有風險,大眾公用所有的對外投資主要把握不低于銀行同期利率的投資回報、產業政策、熟悉行業、主業相關等原則,公司會在經過仔細評估分析后,通過相關協議方式選擇退出、轉讓以及停止參與等方式將風險降至最低。
與時代同行,創新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展望未來,大眾公用有著明確的發展目標,即立足“大眾”品牌服務的使命,順應下屬各產業發展趨勢,深化企業創新發展,成為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品牌影響力、資產運營力,處于行業領先地位的城市公用事業服務為主業的投資控股集團公司。
“時代為大眾公用創造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我們將以更加昂揚的姿態,奮斗下一個30年。”楊國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