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生產焦煤的傳統能源企業,到布局氫能全產業鏈,如今還成為資本市場備受追捧的氫能源領軍企業,美錦能源用短短5年時間,搭建起氫能供應、氫能裝備制造和氫能示范應用三大體系,初步實現產業轉型升級,從焦炭產業華麗轉身到氫能源新賽道。
美錦能源總經理姚俊卿在接受調研時介紹,煉焦工藝過程中釋放的焦爐煤氣中富含氫氣,焦爐煤氣制氫在“雙碳”戰略下大有可為。“民營上市公司要高質量發展,要產業轉型升級,不僅要考慮企業效益,更要樹立大局觀。美錦能源以低成本工業副產氫為切入點,布局高純氫新能源賽道,打造企業競爭力的同時,也將助力國家實現‘雙碳’目標。”
縱向發展:從焦到氫延伸產業鏈
清潔的廠區、7.65米的頂裝焦爐、智能化的終控操作系統……這是記者在美錦能源位于太原清徐縣的全資子公司華盛化工看到的景象。相映成趣的是,廠區內一座現代化的氫能源加氫站頗為神氣,一輛輛大型的氫燃料電池重卡和大型客車穿梭其中。
美錦能源董秘朱慶華告訴記者,公司已擁有“煤-焦-氣-化-氫”一體化的完整產業鏈,借助循環經濟優勢,旗下華盛化工在焦炭生產的同時,未來可實現年產2萬噸高純氫,可供應55座1000公斤級加氫站,滿足5600臺公交車或8000臺物流車、2200臺重卡年使用量。目前,已投放100臺燃料電池重卡在華盛園區內開展示范運營。
“公司每年在產焦化產能715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獨立商品焦炭生產商之一,在焦化行業有很大話語權和定價權。”姚俊卿介紹,近年來,山西省不斷倡導焦化企業向精細化工等方向轉型升級,公司從2016年開始探索轉型路徑。
一方面通過技術和環保升級,深耕焦煤能源主業。目前,公司焦炭具有明顯的業務優勢。華盛化工煉焦設備采用頂裝工藝,頂裝焦炭在焦炭市場中占比較小,卻是大型鋼廠不可或缺的品種。今年前三季度,美錦能源實現營收157.71億元,同比增長超七成;凈利潤約20.25億元,同比增長超3倍。
另一方面,公司努力延伸產業鏈,完成從焦到氫、從傳統能源到新能源的轉型,打破焦煤行業發展的“天花板”。
姚俊卿說,煉焦工藝過程中釋放的焦爐煤氣中富含氫氣,焦爐煤氣制氫是目前可實現的大規模低成本獲得工業氫氣的重要途徑。發展工業制氫充分利用了美錦在傳統煤焦業務的資源優勢,公司每年產生8億標方的焦爐煤氣,其中可以提取4億方的氫氣。
“我們已經實現多個氫能裝備制造領域的全國‘第一’。”美錦能源一位負責人說,華盛化工是山西首座成規模的高純制氫工廠,二期明年建成后,有望成為全國規模最大的高純制氫工廠;公司控股的飛馳汽車在佛山開通國內第一條氫能公交車示范線;公司目前已經累計投入近1000臺氫能車輛,累計安全運營里程超3000萬公里,這也是全國第一;國鴻氫能生產的氫燃料電堆市場占有率達70%以上,國內市場占有率全國第一……
目前,公司已經搭建起氫氣的“制儲運加”氫能供應體系、“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氫能車輛制造體系,以及氫能示范應用三大體系,并復制成熟的廣東氫能發展模式到山西晉中、山東青島、浙江嘉興,積極落地氫能產業園,覆蓋國內主要經濟區域。
同時,公司逐步探索碳資產運營。今年9月,公司與氫山科技投資設立碳資產運營公司,旨在整合專業力量與資源優勢,率先在焦化、新能源交通行業開展碳資產相關工作,引導并推進公司優化產業結構,提高公司碳資產管理和盈利水平。
橫向布局:多形式一體化發展
今年8月底,京津冀、上海及廣東入選首批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美錦能源在這些城市群內外均有布局。
據美錦能源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9年開始,公司先后在全國各主要經濟區域布局。例如,今年7月,公司在上海青浦區組建了翼迅創能,以氫能為核心,為園區客戶提供從高品質氫能、定制化加氫設備,以氫能智能叉車快速響應物流倉儲搬運需求。在京津冀地區,公司參股環宇京輝,并逐漸擴大持股比例。該公司也是2022冬奧會氫能源供應保障企業。此外,公司與河鋼集團開展合作覆蓋生產應用及基礎設施建設,并與其全資子公司河鋼工業技術簽訂《氫能產業合作框架協議》,明確4年內在河北建設不低于30座加氫站,未來2年至3年有望成為公司一大業績亮點。
目前,美錦能源在全國控股運營的加氫站有8座。在“十四五”期間,公司規劃投資建設上百座加氫站,將對應投入上萬輛示范運營的車輛。
公司還探索逐步用綠氫逐步替代灰氫,目前已與多家能源電力企業合作,共同打造綠電+綠氫+綠色交通的產業閉環,同時利用現有的加油站拓展加氫設施,形成加氫站網絡。在內蒙古的包頭、鄂爾多斯、巴彥淖爾等地,公司正在打造風光氫儲一體化的項目,綠電加綠氫加綠色交通,計劃推廣2000臺燃料電池汽車,項目整體每年可為當地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50萬噸。
重金科研:掌握核心技術優勢
如果要挑選2021年新材料行業的明星,氫能材料肯定榜上有名。正是因為氫能材料陸續獲得突破,氫能產業鏈才迅速爆發。在這方面,美錦能源也早有布局,并獲得突破。
一張薄薄的黑色膜片,一個30厘米左右長的銀色小圓桶,這看似不起眼的兩樣東西分別是催化涂層質子膜膜電極,在氫燃料電池電堆中卻承擔著電化學反應的作用,占據燃料電池電堆60%的成本。
“美錦能源旗下的鴻基創能已經可以實現催化涂層質子膜和膜電極兩樣核心產品的量產,填補了國內空白。今年10月26日,鴻基創能100萬片膜電極下線,產銷數量實現了飛躍式增長。”在華盛化工氫能安全數據監控大廳,公司一位負責人對記者說,鴻基創能從2018年開始做膜電極,2019年開始量產且超過預期,美錦能源由此進軍氫燃料電池膜電極領域,在“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燃料電池商用車整車”體系擁有行業核心技術優勢。
這位負責人進一步介紹,公司控股公司飛馳汽車已經成功從傳統公交車領域延展至主要以氫燃料電池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領域,產品重點在公交、物流、重卡、冷鏈、環衛等,其生產的公交、重卡等多種車型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已經落地多個省份。
美錦能源的華麗轉型,是晉企進擊新能源大潮的典型,其借力傳統產業之優勢,又超越了傳統產業,其戰略定位、科研投入以及全產業鏈一體化布局的轉型理念與實踐,頗值得傳統產業公司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