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泉,山西最小的地級市,卻是中國最大的無煙煤產地。70年來,從此地掘出的“烏金”,源源不斷地輸往大江南北。華陽股份因此興盛,成為全國最大的無煙煤上市公司。
因煤而生、因煤而興、更因煤而變。在我國提出“雙碳”目標以及山西省新一輪省屬國企改革的時代背景之下,華陽股份這個能源巨頭開始轉身。
“山西作為能源重要省份,煤炭革命不是要革煤的命,而是要以此為基,迎接新能源的到來。”華陽股份董事長翟紅在接受上海證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陽股份要緊緊把握時代的風口,用傳統能源和新能源“兩條腿”,走出一條符合華陽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立志成為傳統能源與新能源一體化發展的探路者。
加快“新能源+儲能”布局
“雙碳”目標下,煤炭企業的明天是什么?作為全國最大的無煙煤上市公司,華陽股份解題思路是——從煤出發,不斷將觸角伸向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光伏等新能源領域。
“我們與中科院、中科海鈉共同合作打造的全球首套1兆瓦時鈉離子電池儲能系統已于今年上半年正式發布,目前2000噸鈉離子電池正、負極材料生產線正在建設攻堅期,力爭盡快投產,搶占行業先機。”提及華陽的轉型之路,翟紅頗為驕傲地說,這是公司布局儲能上下游產業鏈的堅定一步,也是華陽打造新能源產業體系、實現國企轉型的重要一環。
為何將公司轉型戰略落地至鈉離子電池領域?
翟紅介紹,該系統核心鈉離子電池利用華陽儲量豐富的無煙煤為前驅體,采用中科院的碳基負極材料生產技術和正極廉價原料加工工藝生產,具有成本低、安全性能高、低溫性能良好、循環壽命長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大規模儲能、低速電動車、5G基站等領域。
“大規模商業化應用后,儲能成本大幅下降,直追火電價格,未來將逐步取代鉛酸電池,解決鉛酸電池環境污染問題,同時與鋰離子電池形成互補,緩解動力電池行業對境外鋰資源的依賴。”翟紅說。
布局鈉離子電池只是華陽股份深挖“護城河”的一部分。
在飛輪儲能領域,華陽股份與北京奇峰合作建設一期200套/年產能的飛輪儲能生產線已正式投產。其中,2套600千瓦的飛輪儲能產品正在深圳地鐵7號線試運行。據測算,這2套600千瓦飛輪儲能系統,每年可節約電量105萬千瓦時,還兼具減少地鐵熱排放、改善列車牽引供電質量等優勢。
在光伏領域,華陽股份以光伏組件作為切入點進行全產業鏈布局,據目前市場行情分析,5吉瓦高效光伏組件制造項目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可近百億元。
翟紅表示,公司將目光更多放在具有廣闊應用潛力的技術上,積極推進“合作、合資、合伙”體制革命,通過投資產業基金及成立合資公司的方式,將鈉離子電池、飛輪儲能、光伏等具有廣闊市場空間的項目納入到產業體系中。“計劃到2025年形成15吉瓦光伏組件、萬噸級正負極材料、2000套飛輪制造等產業,產值力爭超過500億元。”翟紅說。
夯實煤炭綠色發展之基
搶占新能源賽道,為華陽股份轉型發展指明了方向,而自身煤炭主業的穩定,也讓公司在追逐低碳之夢的道路上有底氣全力奔跑。
“目前公司由上市初的‘兩礦一廠’、880萬噸產能,成長為下轄15家分公司、42家子公司、8座在產礦井,年產煤炭4000多萬噸的大型煤炭企業。”談到華陽股份的煤炭板塊,翟紅介紹,目前公司還有兩座新建礦井,達產后公司每年可增加產能1000萬噸。
值得一提的是,在“雙碳”背景下,華陽股份積極踐行環保理念,提升先進產能占比。
據介紹,公司旗下一礦對高家溝污水處理站實施全面提效改造,改造后的污水處理站處理規模為150立方米/小時,經過絮凝沉淀、過濾、消毒等,處理后的礦井水可達地表水Ⅲ類標準;二礦通過加裝噴霧降塵系統、實施封閉改造等方式,走向“采煤不見煤、出煤不見塵”的綠色礦山2.0時代。榆樹坡公司投建了井下超磁分離水處理系統,加上一座地面礦井水處理站,每天可處理1730立方米礦井水,真正做到礦井水零排放。
據介紹,自2018年以來,華陽股份已累計投資13.4億元,用于燃煤鍋爐清潔能源替代、矸山生態恢復治理、污水提標改造、儲煤場全封閉等環境治理工程,所屬煤礦企業實現了“產煤不燒煤”、廢水零排放、矸石等固廢全部合理合規處置。同時,加大綠色礦山建設,綠色礦山比例達到25%。
“在智慧礦山推進過程中,我們同樣不斷對標先進,以信息技術為引領,推進“5G+”智能礦山建設。”翟紅表示,按照計劃,華陽股份將于今年建成國家“首批智能化升級改造示范煤礦”,之后兩年內將剩余6座礦井陸續升級為智能化礦井,最終實現井下無人值守、皮帶運輸系統集中控制。
增產保供踐行國企擔當
華陽股份主動發揮國企保障能源安全“壓艙石”的作用,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組織生產,保障煤炭供應。
“作為上市國企,危機時刻要展現我們的責任和擔當。”翟紅介紹,公司還承擔了向重點保供省份海南發運煤炭170萬噸的保供任務,連日來,華陽各基層單位采取“24小時盯防、定期巡查”的方式,確保重點領域、關鍵環節責任到人、動態受控,最大限度發揮設備和人員潛能,積極釋放產能,提高勞動工效,切實做到多出煤、出好煤,確保完成各項產量任務指標。同時,制定“保銷售、保裝車”組織措施,保證了煤炭外運銷售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數據顯示,僅國慶假期,華陽煤炭銷量完成75.6萬噸,超計劃13.3萬噸。其中,電煤發運量完成49.7萬噸,超計劃10.3萬噸,三方長協履約率達100%。
針對之前高企的煤炭價格,翟紅坦言:“雖然煤價上漲對煤企而言是利好,但‘竭澤而漁’是我們最不愿看到的。”在全國火電企業面臨虧損,部分省份因缺煤而影響民生的情況下,產業上下游企業都保持合理利潤才是發展的持久之道。
據介紹,在拓展煤炭市場方面,華陽進行了如下布局:一是在煤炭主產地與區域內大型煤炭集團開展區域性聯合銷售,達到資源優勢互補,滿足用戶煤炭多樣化需求;二是通過推動開展銷售聯盟戰略,通過外購煤炭,利用現有的銷售渠道擴大市場競爭力;三是充分發揮國際陸港的優勢,通過火運、海運、海進江等多式聯運滿足下游用戶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