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布三季報后,小米集團股價放量重挫約7%,刷新一年多以來的新低。在線下渠道小米之家門店數量破一萬家后,公司IOT與生活消費產品增速腰斬,核心的手機業務更是明顯下滑。行業的持續縮量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華為被迫退出手機市場的紅利也已基本消失殆盡。
2020年二季度開始小米集團股價一路走高,上漲數倍有余。公司手機銷量也開始提速,從2019年的全球第四躍升至2021年二季度的全球第二。
高峰來之不易退去卻非常迅速。2021年三季度小米集團手機銷量下降,排名也降至第三。小米將銷量下滑甩鍋給蘋果和缺芯所致的行業共性似乎難以服眾,因為除了遙遙領先的三星,主要競爭對手銷量基本都在增長,只有小米手機銷量減少。
遇挫的不止是手機業務,IOT與生活消費產品(下稱“IOT產品”)銷售增速同樣明顯放緩。除了傳統的線上渠道,自2020年開始小米集團線下渠道小米之家開始急劇膨脹。
手機銷量負增長
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實現營收780.63億元,同比增長8.2%,凈利潤同比直線下降83.8%至7.89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集團實現收入2427.34億元,同比增長了38.4%,凈利潤168.41億元,漲幅為46.2%。
2021年第三季度凈利潤的大幅下降有公允價值變動的影響,當季為-19.76億元,近20億元的虧損造成了小米集團盈利的大幅下降。因此,小米集團在三季報中表示,公司經調整的凈利潤為51.76億元,同比增長了25.4%。202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達到175.66億元,同比漲幅更高達79.2%。
可見剔除與主營關系不大的投資收益、公允價值等非持續性收益后,小米集團的凈利潤表現并不差。即便如此,在三季報公布后,小米集團的股價放量重挫6.96%,成交近77億元,約19港元/股的股價已經跌至一年多的新低,距離17港元/股的IPO發行價越來越近,與2021年年初的最高價相比接近腰斬。
引發小米集團股價大跌的直接誘因之一是公司手機銷量的下滑。季報顯示,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智能手機出貨量為4390萬部,較上年同期的4660萬部下降了近6%,環比二季度的5290萬部更是驟降超過17%。2021年三季度,小米集團手機銷量較二季度減少了900萬部,近千萬級別的下降顯然超出了市場的預期。
2021年二季度剛成為小米集團的一個頂峰。根據半年報,二季度小米手機全球出貨量排名晉升至第二名,市場份額達到16.7%,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也達到了16.8%,排在了第三位。
然而,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同比和環比都明顯下降,公司全球市場份額下降至13.5%,排名第三。2021年二季度,小米手機出貨量在全球22個市場排名第一,并在歐洲首次排名第一,市占率達到28.5%;三季度第一的市場剩下11個,歐洲份額也下降到21.5%。
在國內,根據小米引用的第三方公司Canalys數據,小米市場份額下降至14%,排名掉一位成第四名。在排名前五的手機廠商中,小米集團是有可比數據中出貨量增長最慢的一家,僅有4%,其余增速都遠超兩位數。
在季報中,小米集團將手機銷量增速下降的原因歸結于核心零部件的短缺。在業績電話會上,公司將下降原因歸為兩點:一是競爭對手蘋果銷量猛增,二是芯片短缺影響公司出貨量。
且不說蘋果手機的價格和小米手機不在一個區間,即便有重疊,蘋果手機銷量增長對其他主要競爭對手的影響也是一樣的;手機芯片短缺問題也不是小米集團一家單獨存在,而是整個行業的普遍現象。小米集團以此解釋公司手機銷量的下滑似乎略顯牽強。
伴隨著華為被迫退出手機主流市場,小米手機市場份額快速擴大。當競爭對手退出的紅利消退后,小米手機開始顯露出真實的競爭力。華為手機是從2020年開始被迫逐步退出的,也是從這一刻開始小米手機的銷量明顯提速,直至成為全球第二。2021年二季度,從華為剝離出來的榮耀手機強勢回歸,一路躍升的小米手機則開始走下坡路。
2018年年中,小米集團登陸港交所,當年公司全球手機出貨量為1.19億部,同比增長了29.8%;2019年,公司手機出貨量為1.25億部,同比漲幅還不到5%。受疫情等因素的影響,2020年上半年,小米手機增速依然不佳,一季度和二季度銷量分別為2920萬部和2830萬部,同比漲幅分別為4.7%和-11.84%,全球市占率從11.1%下降至10.1%。
2020年二季度,登頂全球銷量榜首的華為手機開始逐步退出,在主要競爭對手退出后,其他企業瓜分了華為的市場份額,小米手機是受益者之一。2020年三季度,公司手機出貨量4660萬部,同比大漲45.3%,在五大廠商中增速最高,市場占有率提高到13.5%。其中,歐洲市場出貨量爆漲90.7%;中國大陸市場增長18.9%,五大廠商中唯一正增長,市場份額提高到12.6%。
2020年四季度依然如此,小米延續上一季度的表現,全球和中國大陸市場出貨量增速都是五大廠商中最快的。2020年全年,小米手機出貨量為1.47億部,增長了17.5%。在上半年銷量下降的情況下,憑借著下半年的快速增長,小米手機全年銷量和市占率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從2020年二季度全球市場份額剛過10%,到2021年二季度市場份額達到16.7%并首次成為行業第二,小米僅用時一年。
在小米手機銷量提升的過程中,境外市場貢獻不菲。以歐洲為例,2020年一季度公司在歐洲市場份額為14.3%,排名第四;2021年二季度達到28.5%,幾乎翻倍,躍升至第一位。國內競爭對手難以甩下,華為退出后的境外市場成了小米搶占份額的最大砝碼。
2021年三季度,除了小米外,國內五大廠商出貨量同比都有明顯的增長,市場份額顯著增加。只有小米出貨量漲幅不到5%,市場份額不升反降。境外市場難以繼續高歌猛進,境內對手反彈明顯,本不是完全靠自身實力搶占的市場份額,在競爭對手退出紅利窗口期過后,小米集團頹勢顯現。
這或許也可以從小米集團IOT產品的銷售窺見一斑。與手機市場相比,小米集團IOT產品面臨的幾大手機廠商競爭壓力相對較小。2020年,小米IOT產品收入增速開始明顯下降,疫情過后增速仍難以恢復到當初的增長狀態。
IOT產品增速腰斬
IOT即物聯網,小米集團通過自身及與生態鏈企業合作的方式構建了自身的IOT和生活消費產品體系。公司IOT產品包括主要由自身生產的智能電視、電腦、路由器,以及生態鏈企業合作生產的移動電源、手環、掃地機器人等。
按照小米集團在招股書中的介紹,公司建成了“全球最大消費類IOT物聯網平臺”。2018年上市后的首份年報中,小米集團又將IOT升級為AIOT即人工智能物聯網,并表示未來五年將“All in AIOT”,專項投入至少100億元。眾所周的是,僅僅三年后也就是2021年年初,雷軍就再次“All in”造車了。
在小米集團“All in AIOT”的前后幾年,公司IOT產品的增速確實不錯。2016年,公司IOT產品收入首次破百億,2017-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234億元、438億元和621億元,同比漲幅分別為88.71%、86.9%和41.7%,占比也從剛過兩成提高到30%以上。
2020年,情況開始發生明顯改變,當年小米集團IOT產品實現收入674億元,同比漲幅驟降至8.6%,與2019年的增長完全是天壤之別。當然,疫情的影響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2020年一季度和二季度,小米集團IOT產品收入分別為130億元和153億元,同比漲幅只有7.8%和2.1%。
2020年下半年,國內疫情基本得到控制,小米集團IOT產品的收入增幅有所恢復但仍是低速增長。2020年三、四季度,公司IOT產品收入為181億元和211億元,漲幅分別為16.1%和8%;全年IOT產品收入為674億元,增長只有8.6%,高增長一去不回頭了。
由于疫情影響下基數較低,2021年上半年小米集團IOT產品收入同比增長38%至390億元。由于疫情擾動因素減弱,最新披露的2021年三季報,小米集團IOT產品收入再回低增長。
2021年三季度,小米集團IOT產品收入為209億元,同比增長15.5%;2021年前三季度收入為599億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40.61%,兩年平均增長只有兩成出頭,與2019年全年的增速相比直接腰斬。
IOT產品的低增長與手機的高歌猛進形成了鮮明對比。由于主要競爭對手被迫退出,小米在手機市場攻城掠地。2020年,小米手機收入1522億元,24.6%的同比增速遠高于2019年的7.3%;2021年前三季度,小米手機收入較2019年同期增長了73.49%,兩年平均增速接近37%,遠好于IOT產品同期表現。
疫情之下手機收入增速不但沒有下降反而加速前進。試想,如果沒有華為的退出,小米手機真正的競爭性增長又該是什么樣的水平呢?在疫情影響消退后,小米集團的IOT產品增速仍然沒有明顯恢復,這總不能又怪蘋果熱銷和芯片短缺了吧?
依靠線上起家的小米集團近兩年來在線下也密集布局,或者可以說線下門店以裂變速度增加。線下門店數量的直線拉升并沒有給國內業務的收入帶來明顯的增長,公司收入增長主要依靠華為手機退出的海外市場。
線下門店見效難
在2018年的上市招股書中,小米集團對線下渠道介紹的并不多,線下渠道的主要載體-小米之家的門店數量也未提及。以線上為渠道重點的小米集團更多是介紹公司在線上銷售的優勢。
之后正式年報中,小米集團開始介紹小米之家的開店情況。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在中國大陸開設了586個小米之家,此外還有1378家授權店。2019年小米集團的小米之家門店數量增加到630家,也就是說上市后公司并沒有在線下加速擴張。
2020年,小米集團開始線下渠道加速擴張,年末公司零售店數量超過了3200家,較2020年三季度末新增超過1000家。也就是說,小米集團門店數量主要是在下半年完成開設的。或許是在疫情穩定后,小米集團趁機布局線下渠道,彌補公司線下渠道的短板。
開弓沒有回頭箭。2021年上半年末,公司線下門店小米之家已經超過7600家,半年時間增長一倍有余。三季報公布時,小米集團在中國大陸的零售門店已經突破了一萬家,渠道下沉繼續加速。
在2020年年報中,小米集團提出的目標是2021年在境內實現小米之家縣域全覆蓋。不知道在線下門店數量過萬家后,小米集團有沒有實現這一愿景呢?
開設門店主要是為了促進銷售,這一核心目標進展如何,小米在年報中并沒有給出公司線下銷售的具體數字或者增長情況,僅引用第三方數據表示,公司“在中國大陸線下渠道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市占率由2021年第一季度的7%提升至2021年第二季度的7.8%”。
沒有線下的具體銷售情況,市場難以知曉小米之家的銷售成績和坪效,也難以與競爭對手做出比較。不過,小米之家主要在境內市場開設,但2020年線下渠道的加速開店并沒有讓境內收入有明顯的增長。
小米之家是在2020年加速開店的,當年小米集團在中國大陸的收入為1235億元,同比增長不到8%。由于疫情的影響,2020年的經營和2021年上半年的收入增長難免受到疫情的擾動從而“失真”,因此與疫情基本恢復后的2020年三季度對比更能反映真實的情況。2021年第三季度,小米集團在中國大陸實現營收372億元,較上一年同期的324億元增長了14.81%,而2020年三季度同比增長了17.82%。
小米之家既非手機專有渠道,也并非IOT產品的銷售通道,而是囊括幾乎所有的小米新產品,按照小米集團年報中的介紹,單店平均陳列產品品類達300個以上。
2019年年末,小米之家剛超過630家,2021年三季末已經超過了一萬家。一年多時間小米集團新增了近萬家線下門店,而且每個門店平均有300個產品。就是在這樣的渠道大躍進下,小米集團在國內的收入并沒有駛入快車道,是線上萎縮所致還是線下渠道不及預期?
實際上,在線下渠道急劇膨脹之前,小米集團在國內市場的增速已經遇到了難題。2019年,小米集團在中國大陸市場的收入為1146億元,較2018年僅僅增加了不到100億元,漲幅不到10%;在全球其他地區收入為912億元,漲幅超過30%。
2020年雖然有疫情影響,但華為的退出使得小米在海外市場仍然高歌猛進。全年公司在全球其他地區收入為1224億元,同比漲幅接近35%。疫情非但沒有使公司的增長受限,反而加速前行,但中國大陸市場收入為1235億元,漲幅進一步萎縮至不足8%。
在搶占了華為退出后的很大一部分市場后,2021年三季度,小米在境外的收入增速大幅回落,正是全球其他地區收入增長的回落導致了小米集團業績不及預期。2021年三季度,公司在全球其他地區營收為409億元,同比僅增加了10億元出頭,漲幅尚不足3%。
小米集團的核心產品是智能手機,這是一個銷量逐年萎縮的市場。根據IDC數據,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的高峰是2016年的14.73億部,之后逐年下降,2020年全球出貨量已經降至12.92億部,萎縮超過12%。
小米集團及雷軍始終強調,公司硬件綜合凈利潤率永遠不超過5%。硬件雖不是盈利的主要來源,卻是小米業務的基礎,沒有硬件源源不斷的流量入口增長,公司廣告、游戲等變現渠道就要受到影響。在紅利期結束后,小米集團想好了應對增收的辦法了嗎?對于這些問題,截至發稿,小米集團沒有回復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