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東港區南湖鎮某機械公司的作業車間,上百名工人正在生產線上往來忙碌,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可就在前幾天,負責人李磊還在為資金犯愁,幸虧農行日照東港支行15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幫助他解了燃眉之急。據了解,該筆貸款是農行日照分行在全市范圍內發放的首筆知識產權質押貸款,也標志著該行在助力科創成果轉化,服務小微企業方面又蹚出了一條新路。
“今年鋼材價格每噸平均上漲了80-100元,原材料成本大幅上升,加上這兩年疫情反復,出口低迷,企業的資金流有了一定壓力。原來僅有不多的廠房、設備也早就辦了抵押,現在再想貸款,就無房可押了。”李磊的苦衷,代表了大多數科創型小微企業的心聲。
與大多數傳統型企業相比,長期以來,科創型企業都是輕資產、重專利的代表,專利是企業發展的生命線。與追求固定的、大型的廠房設備相比,這類企業更加注重專利發明的積累。但不能得到貸款支持,科創企業的科技成果轉化就可能因為失去市場先機而喪失競爭力。
但傳統的銀行貸款出于對風險的防控,更加青睞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機器、廠房作抵押。“銀行是經營風險的行業,有天然的避險傾向,科創企業雖然專利多,但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形成收益仍然面臨非常多的風險因素,而且專利的處置對銀行來說也是個不確定因素。”農行日照東港支行副行長牟偉濤表示,銀行也有銀行的難處。
怎樣打破這個兩難?農行日照東港支行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蹚出了一條創新之路。
據了解,為緩解該企業的資金壓力,農行日照分行深入研究《日照市深化科技改革攻堅若干政策(試行)》,積極與日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接溝通,以省市財政風險補償機制為切入點,成功以企業兩項生產專利為質押,為企業辦理了150萬元知識產權質押貸款。
“以前是守著成堆的技術卻沒有充足的資金來變現,現在在省市財政和銀行的幫助下,我們這些技術的價值終于得到了應有的認可,我們的發展信心也足了。”銀行知識產權質押貸款的推出,為科創型小微企業專利成果的轉化引來了“金融活水”。與此同時,根據《山東省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貼息申報指南》規定,通過知識產權專利質押辦理貸款的企業,可以申請最高60%的財政貼息。貼息后,李磊這筆貸款的實際利率還不到2%。
與此同時,根據山東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省財政廳、中國銀行保監局山東監管分局《山東省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風險補償資金申報指南》和日照市委市政府《日照市深化科技改革攻堅若干政策(試行)》的規定,省、市級財政分別對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中的不良貸款給予40%、10%的風險補償,可以有效減輕銀行的風險壓力。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利用好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這一特色產品,堅決落實好省市政府關于支持科創型小微企業的各項要求,幫助更多科創企業通過知識產權質押,拓寬融資渠道。”農行日照分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牟宗秀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