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更好服務全國改革開放大局,近日上海市政府印發《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的通知,里面多次提及養老、保險等內容,指出要推動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范圍擴容,持續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
《規劃》表示,要加強對養老、健康產業的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銀行信貸、信托產品和融資租賃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加大對養老、健康產業融資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健康企業通過掛牌上市、發行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等方式融資。
同時,《規劃》指出,要持續加強綠色產業扶持力度,在滬商業銀行要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在環境污染高風險企業中推廣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
支持符合條件養老、健康企業掛牌上市
《規劃》提出,要加大對民生事業的金融支持力度,發展普惠金融和養老、健康金融等。推廣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保險、新材料保險等科技保險。吸引航運保險企業落戶上海,豐富航運保險產品。
在主要任務措施的第一部分“完善金融服務體系”方面,《規劃》指出要充分發揮保險在超大城市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積極發展巨災保險、住宅工程質量潛在缺陷保險、責任保險等保險產品。
其次,要完善養老、健康金融服務體系。《規劃》表示,要加強對養老、健康產業的金融服務,鼓勵金融機構通過銀行信貸、信托產品和融資租賃等方式,多渠道、多元化加大對養老、健康產業融資支持力度,支持符合條件的養老、健康企業通過掛牌上市、發行債券和資產支持證券等方式融資。
同時,支持基金公司擴大養老目標基金管理規模,推動個人商業養老賬戶投資范圍擴容。推動養老、健康金融產品創新,持續推動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長期護理保險等,積極發展商業醫療保險,繼續深化醫保個人賬戶購買“滬惠保”等商業醫療保險試點。
《規劃》指出,要支持上海保險交易所建設健康保險交易平臺。完善養老、健康產業投資體系,鼓勵保險機構投資設立醫養結合型養老護理機構,增加多樣化養老服務供給。構建與養老資金屬性相匹配的投資管理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加大對養老、健康產業投資力度。
發展綠色保險推廣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
《規劃》指出,要豐富機構投資者參與主體,推動信托、保險等機構成為促進資本市場發展、維護資本市場穩定的重要力量。吸引和培育養老基金、企業年金等長期資本。支持保險機構依法合規開展財務性股權投資,加大對企業中長期債券的投資力度,鼓勵保險資金拓寬投資運用渠道。
同時,支持多元化金融市場創新發展。發揮上海保險交易所積極作用,打造國際一流再保險中心。支持金融市場產品和工具創新,加大資產證券化產品創新力度,研究擴大參與國債期貨市場的試點銀行范圍,推動保險資金依托上海相關交易所投資黃金、石油等大宗商品。
《規劃》表示要完善多樣化金融機構體系,吸引境內外大型銀行、證券、基金、期貨、保險等機構在滬設立總部、功能性總部及各類專業子公司、持牌專營機構等。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資來滬設立或參股證券、基金、期貨、人身險公司、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養老金管理公司、信用評級機構等。
同時,支持擴大基金投資顧問試點資格,推動資產管理機構參與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業年金、職業年金管理。
《規劃》指出,要建設國際再保險中心。積極發展國際再保險市場,提高再保險市場創新、承保能力及服務水平。支持上海保險交易所加快建設立足上海、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數字化再保險登記清結算平臺和公司間數據交互標準。
發展全球保單分入業務,增強上海再保險市場承接全球風險的能力。豐富再保險機構主體類型,吸引境內保險集團、保險公司和再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再保險法人機構或再保險功能性機構,支持境外再保險公司在上海設立機構,鼓勵大型企業在上海設立自保公司。
《規劃》表示,要加強金融科技研發應用,推進金融科技在保險產品創新等領域應用。支持上海金融科技產業聯盟聯合金融要素市場、銀行、保險、證券領域的代表性機構共建“金融科技聯合實驗室”,搭建跨界金融科技創新合作平臺。
同時,豐富綠色金融創新產品。發展綠色保險,發揮保險費率調節機制作用。支持綠色租賃、綠色信托等創新產品發展。探索發展碳金融產品,支持推出碳遠期、碳互換、碳基金、碳租賃等金融創新。
另外,要持續加強綠色產業扶持力度,在滬商業銀行要加大綠色信貸投放力度,在環境污染高風險企業中推廣環境污染強制責任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