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6日,長城基金在其公眾號發布《長城基金致基金投資者的一封信》,信中寫道,“近期市場震蕩,不少投資者開始陷入迷茫和焦慮”,并對“牛市安在?市場持續調整原因為何?后市怎么看?基金還能不能投?”等問題作出回答。
這不是近期首例基金公司給投資者寫信,但一封封“致投資者的信”背后的目的只是為了安撫投資者么?在業內人士看來,它們或在新發產品時出現,或在市場波動時出現,或是像匯安基金那樣的道歉信,但其實都是為了吸引投資者的目光,去認(申)購基金。
有業內人士甚至指出,如果想好好做投資者教育,基金經理與投資者之間的交流溝通機制仍有完善空間,做到可持續性,同時適度提示風險也應該包含其中。如今“90后”基金投資飯圈化、娛樂化也說明當下的投資者教育不足,這條路任重道遠。
一個多月時間里,基金市場已經迅速降溫。2021年3月,已有廣發價值優選等近二十只基金發布延長募集期限的公告。
“不同于2015年,那時候是監管要求公募基金發聲,要維穩,這一次更多的是自發行為。”華南某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信能安撫基民情緒
長城基金在上述公開信中稱,節后出現的市場調整主要還是緣于市場對于全球流動性拐點到來的擔憂。當前有可能正是A股最困難的時候,未來幾個月或二季度大部分時間,市場很可能在當前的水平上以持續震蕩為主要格局,繼續下跌的空間不大。投資者應該正視市場的短期調整,同時看淡短期漲跌。其實在市場情緒極度恐慌時,往往孕育著反轉的動因。
“基金投資是一項長期的事情,不要只爭朝夕。從歷史數據來看,基金投資,可能是市場上最有效的投資方式之一。如果您持續看好中國經濟及A股市場的長期投資機會,不妨考慮買新基金,在市場相對低位建倉,逢低布局,以獲取更好的長期收益。如果您認可基金經理的投資理念和投資邏輯,或者看好基金的投資主題,那么請不要輕易放棄,不妨選擇繼續持有或通過定投的方式逢低加倉,攤薄成本。如果您對虧損比較敏感,難以承受市場的大幅波動,那么可以考慮增加配置部分固定收益類的基金,一方面降低組合的波動率,另一方面也保留將來反彈的機會。”長城基金連用三個“如果”對不同投資者給出不同投資建議。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述公開信的末尾還沒忘記宣傳新基金——長城優選穩進六個月持有期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2021年3月16日起發行。
事實上,市場波動考驗著年輕基民,基金發行方更是急于安撫情緒。
3月9日深夜,支付寶理財智庫率先發布《致投資者的一封信》,建議投資者在當前市場波動加大的情況下,更應該相信專業的力量,給投資經驗豐富、能力全面、回撤控制能力強的績優基金經理更長的時間進行專業的運作,用時間換取投資增值。
之后,景順長城、平安基金、信達澳銀、浦銀安盛、中歐基金相繼發布《致投資者的信》,內容大體相似,即這次大跌的原因分析、希望基金投資者有信心、勸導基金投資者堅持長期投資、分享投資邏輯等等。
3月4日,匯安基金在公眾號發布《您的信任,我們始終牢記于心》,不同于傳統意義上致基金持有人的一封信,這是一封道歉信,且登上了熱搜。2月9日,匯安均衡優選混合正式開售,募集規模超8.2億元,因迅速建倉抱團股、節后凈值被悶殺而遭到投資者吐槽,匯安基金故而發布了此信。
投教之路任重道遠
相對而言,基金投資本身追求的就是長期而穩定的回報,并不能以短期業績論高下。但是此番《致投資者的信》的“批量發布”,不禁讓人思考,普通基民什么時候才能看到基金經理/公司的一封信?
某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公募基金只有三種情況下會發《致投資者的信》,一是新發基金前后;二是市場巨幅波動,就像這次;三是像匯安基金業績不理想而發的道歉信。不過,這幾類不同背景下信件透露出來的是一份功利心,能看出來基金公司做這項工作是帶有吸引投資者,達到認購(申)購產品的目的而來。
例如,今年2月18日發行的景順長城基金經理楊銳文的新基金,在當天提前結束募集后,楊銳文給投資者“寫了一封信”,名為《楊銳文關于新能源的肺腑之言》,這是否意味著肺腑之言的特定場景是募集到(超)預期資金?
又如上文提及的長城基金,《致投資者的信》明顯是在為文章末尾的新發產品做鋪墊。
“投資者教育涉及很多方面,例如基金經理與投資者之間的交流溝通機制目前還并不成熟,也就是缺乏持續性,只在市場有突發事件了才去做,效果肯定低于預期。”上述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補充道。
投資者教育,是指針對個人投資者所進行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傳播有關投資知識,傳授有關投資經驗,培養有關投資技能,倡導理性的投資觀念,提示相關的投資風險,告知投資者的權利和保護途徑,提高投資者素質的一項系統的社會活動。
這意味著投資者教育并非只是不管市場如何繼續唱多,提示風險也是投資者教育的一部分,不然在基金下跌時投資者不僅面臨金錢的損失,還被基金公司的投資者教育否定自身的認知,即雙重打擊。
幸運的是,A股市場有過這樣的標桿人物。
2007年,興證全球基金(原興業全球基金)總經理楊東曾在A股6000點高位時,以公開信的形式“苦勸”基金持有人贖回股票基金。楊東因此成為中國首個,也是到目前唯一一個敢于放棄公司短期利益、勸基民贖回的公募基金總經理。
而關于投資者教育的持續性,有點雛形也是值得被鼓勵的。
今年1月11日,天弘基金發布了《天弘基金│如何讓持有人敢于回調加倉》,這封信的作者是基金經理于洋。于洋寫到,作為甄選食品飲料的基金經理,會努力做到兩點:一是通過精選股票,在行業上漲時跟上幅度、在行業下跌時少跌一些。二是通過持續和大家溝通,在行業下跌時,減少因對基金經理的不滿而割肉的情況。
“其實,90后對于基金投資盲目跟風、娛樂化等問題,說明他們的金融素養還有待提高,這都是因為投資者教育不足,對基金不了解才會出現這些情況。”上述大型公募基金內部人士認為。
3月1日,網傳一些明星基金經理批量受邀參與以娛樂明星為主打的《天天向上》節目。之后雖被證偽,但此事也受到監管關注。
3月3日下午,中國基金業協會發布《關于公募基金行業投教宣傳工作的倡議》。文中寫到,協會倡議發揮專業價值,審慎合規開展投教宣傳活動。公募基金管理人開展投教宣傳活動時,應注重專業、誠信、合規引導投資者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理性投資;嚴禁娛樂化,不得與國家相關精神、社會公序良俗相違背,各機構不得開展、參與娛樂性質的相關活動。
(文章來源:第一財經日報)